第一节 农机具
第三章 农业机械
第一节 农机具
一、半机械化农具
德都县自有人从事农业生产以来到1947年,田间作业的农具主要有镐头、锄头、镰刀、
木制弯钩犁、木制耲耙;场上作业有石滚子、扬锨、筛子、风车等;粮食加工有碾子、石磨
等。农事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经营粗放。
1948年,县内开始提倡改良农具的发明创造活动,推行“讷河号”改良畜力耘锄(即除草
机)和畜力播种机。1949年,推广了8种畜力播种机和10种除草机。1953年,按照“重点推广
,全面试用”的原则,在全县推广畜力改革农具。当年,三区富民村李永发初级农业生产合
作社使用新式农具平播小麦,垧产4.5石,比旧式农具播种增产60%。1954年,在贯彻落实新
式农具“重点示范,积极推广”方针的过程中,全县培训新式农具手170人,促进了新式农具
的推广和使用。1956年,全县实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化,加速了畜力新式农具的推广,当年
使用的新式农具数量比1955年增加了5倍。1958年以后,县内开展了群众性畜力农具改革活动
,县、社、队各级组织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土洋结合,全面改革了各种农具。1960年,县
委、县政府为解决夏锄中劳力不足的问题,组织改革夏锄工具29种,4900多件,节约劳动日
合计5万马工。这个阶段改革的半机械化农具,有些被农机具代替,有的延续使用多年。196
9年,德都县农业机械研究所建立,负责研究、改革、推广半机械化农具。70年代实行“科学
种田”后,全县掀起了半机械化农具改革高潮。主要是改革播种农具。县内先后改革和推广
了大豆二行、三行耲耙,谷子二行、三行耲耙,苞米双行耲耙,大豆、苞米精量点播耲耙等
。播种半机械化农具的推广和使用,基本消灭了旧式播种农具。这些半机械化农具一直使用
至今,是全县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农具。
二、机械化农机具
1959年9月,德都县首次引进匈牙利DT-413链轨拖拉机2台,此为县内田间作业机械化之
始。1960年5月永和大队(今新发乡永和村)购入德都县第一台国产东方红-54型拖拉机,此为
“队有队营”式的农业机械经营管理之始。同年,购入非田间作业机械磨面机、榨油机。19
61年,县内购入农用排灌机械电动机2台,54马力水泵2台,此为德都县农业排灌机械化之始
。1962年,农业机械经营管理体制由“社有队营”、“队有队营”改为“国有国营”,各人
民公社均建立了国营农机站,全县拥有农用拖拉机12台,计648马力。其中:DT一413型7台,
东方红-54型5台。机引农具45台,其中,机引犁5台,机引耙11台,播种机8台,其它农具2
1台。1963年以后,农机具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整地机械也开始配套。1964年,县内购入
第一台农用汽车。1965年,开始购入轮式拖拉机、机动脱粒机。1967年,县内购入联合收割
机,此为利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之始。1968年末,全县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218马力。其中
:大中型拖拉机109台,联合收割机2台、农用汽车3辆,大中型机引农具767台机动,脱粒机
44台,农用排灌机械19台。1970年,县内开始购入小型拖拉机。1980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
动力64091马力。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77台,小型拖拉机69台,联合收割机128台,机引收割
机46台,大中型机引农具2596台,机动脱粒机248台。1983年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实行,小型农具的数量迅速增加。1985年,全县有大中型拖拉机876台,小型拖拉机1
055台,联合收割机162台,机动收割机62台,农用汽车40台,大中型机引农具2993台,小型
机引农具484台,挂车416辆,机动脱粒机344台,种子精选机17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