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农业机械化程度
第五节 农业机械化程度
一、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
1959年,全县农业机械化田间作业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0.59%,作业项目仅有机耕一项。
1961年,开始实行机械播种,1964年,农业机械田间作业逐步增加到翻地、耙地、压地、起
垄、播种、中耕、深松、施肥、收获等项目。1979年,全县机耕面积799446亩,占总播种面
积的86.32%;机播面积459021亩,占总播种面积49.56%;机收面积123391亩,占总播种面积
的13.33%。1980年,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在全县15个生产队(反帝、反修、四平、向
阳、龙泉、双泉良种场、幸福、前进、长庚、永和、凤山、胜利、德安、兴火、和民)进行基
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试点(高速实现农业机械化试点)。当年,16个生产大队基本实现农业机械
化,农机具完好率达到95.3%,出车率达95.3%,降低了亩成本,提高了田间机械化作业水平
。同1979年相比:机耕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96%,提高34%;机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9.1%,
提高8.8%;机械中耕面积占总中耕面积的96%,提高了6%;机械深松面积占应深松面积的76.
4%,提高8.2%;机收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5.3%,提高12.3%。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提高,减轻
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从而增加了增产的因素,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
能力,使农业生产在多灾的情况下获得丰收,副业和多种经营生产也有较大的发展。
1985年,全县机耕面积703211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2.26%;机播面积490365亩,占总播
种面积的50.39%;机收面积185625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9.07%。
二、非田间农业机械水平
1957年以前,德都县农村全靠畜力和人力进行碾米、磨面、榨油、脱谷等劳动。1958年
,县内购入磨面机和榨油机各1台,1964年购入饲料粉碎机,1965年购入机动脱粒机。1985年
末,全县农村非田间作业机械有碾米机291台,磨面机250台,榨油机67台,饲料粉碎机188台
,机动脱粒机344台,种子精选机17台。全县农村非田间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