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森林病虫鼠害及防治
第三章 森林保护
第一节 森林病虫鼠害及防治
一、病害
樟子松疮锈病、樟子松瘤锈病 此两种病害为国内检疫病害,1985年在朝阳林场15年以
上的人工林内发现瘤锈病,在病区内发现呈单株分布的疮锈病树。瘤锈病为害面积1350亩,
发病株率10%。防治方法是采取截掉病枝,伐除病株,集中烧毁,铲除中间寄主-山芍药等办
法,控制蔓延。
落叶松枯梢病 该病害是国内主要检疫对象。主要分布在朝阳林场人工林及苗圃、兴隆
乡道旁树和青山苗圃防风林中。朝阳林场发病株率为15%,为害较轻,采取检疫措施进行控制
和根除。
樟子松红斑病 主要分布在朝阳林场和小兴安林场,是一种危险性病害。对该病采取摸
清其流行规律,在病菌飞散时期用百菌清烟雾剂等方法防治,对苗圃的苗木用铜制剂喷雾。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 此病发生普遍,为害较重,严重地块树冠象火烧的一样。据1985年
9月朝阳林场调查,感病指数为76%,有病株率100%,华北落叶松发病较重。防治办法是加强
经营管理,增强林木抗病力,及时预测预报,积极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松落针病、松针锈病 发生在朝阳林场和小兴安林场,呈零星分布,基本上控制了蔓延
。
落叶松杨锈病、杨破腹病 主要分布在各乡、村农防林带或护路林中,历年都有发生,
严重者提前20天落叶。杨破腹病主要发生在小黑杨树营造的林带上,是一种由环境条件变化
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树干下部西南面及南面。新发乡和民村发病株率为60%。防治方法:冬
季涂白灰或用草绳包裹树干。
松苗立枯病 此病害是苗圃常发生的病害,历年普遍发生,为害严重,损失较大。防治
办法主要把好“土壤、种子、管理”三关,提高育苗技术,增强苗木抗病力。
二、虫害
落叶松毛虫 1975年和1980年,先后在焦得布林场和二龙山林场大面积发生,虫口密度
最高达2021条/株。1985年是松毛虫发生的低峰年,据调查二龙山林场虫口密度为0.1条/株,
有虫株率3%,其它部分地区也有零星分布。对于松毛虫病的防治应加强预测预报,做好综合
防治的准备。
落叶松八齿小蠹 1979年,在全县人工落叶松林内大面积发生,为害性较大。主要采取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办法控制此虫发生和发展。
落叶松鞘蛾 主要分布在朝阳林场的落叶松人工林内。1985年,林内有虫株率100%,虫
口密度121条/株,为害较轻。但仍有逐年发展和蔓延的趋势,应加强测报,注意保护和招引
益鸟,控制虫口密度。
松皮小卷蛾 1985年发现,主要分布在朝阳林场,有虫株率37%,平均虫口密度5%,处于
有虫无害状态。应注意测报,综合治理,控制发展和蔓延。
落叶松卷蛾 1985年发现,分布在朝阳林场和三九六林场,有虫株率65%,年均虫口密度
150条/株,对人工林有一定危害。干旱年份容易发生,防治上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虫口密度
。
舞毒蛾、杨毒蛾 1984年,舞毒蛾发生在朝阳林场和引龙河林场,杨毒蛾发生在四平乡
农防林内。舞毒蛾为害严重的天然杨、桦林的叶片几乎被吃光,落叶松人工林也受到危害,
受害率100%,虫口密度256条/株。舞毒蛾虫害为间歇性大发生,对其应做好监测,干旱温暖
的年代尤其要注意。
落叶松球蚜、落叶松毒蛾 这2种害虫在全县均有分布,截止1985年,没有出现大的危害
。
白杨透翅蛾、杨干象甲 这2种害虫是全国性检疫害虫,1975年从吉林省白城区引进杨树
新品种时,将害虫卵带入县内,逐渐发展蔓延。主要分布在各乡村营造的杨树林内,尤为严
重的是新发乡和城关乡,控制办法主要是采取检疫措施。
朝阳金龟子、非洲蝼蛄、小地老虎 此3种害虫均属苗圃地下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
,甚至造成苗木绝产。金龟子的危害更为普遍和严重。对这3种地下害虫应采取以营林防治为
主,辅以化学药剂防治及其它综合防治措施。抓住整地、播种期的关键时机和春秋两季为害
严重时期进行防治。
三、病虫鼠害普查
德都县林业部门在1979年、1985年先后两次开展森林病虫害普查。
1979年6月~10月,县林业局组织4人普查小组,对所属林场的人工林进行全面普查,对
焦得布林场的人工林和天然落叶松进行重点调查。共普查人工林48315亩,其中,落叶松林4
1880亩,樟子松林5775亩。普查出人工林被害面积3.34万亩。查出落叶松八齿小蠹、西伯利
亚松毛虫等林木害虫114种(其中:人工林害虫9种),落叶松早期落叶病等人工林病害5种,鼠
害5种,多型虎甲红翅等天敌昆虫6种,苗圃病虫害10种,划定焦得布林场为落叶松早期落叶
病疫区。
1985年6月28日~10月20日,县林业局组织所属7个林场的病防员和15个乡(镇)林业站的
工作人员,对全县人工林和部分天然次生林进行普查,普查面积26万亩,其中:落叶松23.1
万亩,樟子松1.3万亩,杨树1.6万亩。普查出人工林被害面积8.4万亩,查出虫害148种(其中
:人工林害虫20种),病害10种,昆害7种,犴害1种,病虫天敌1种。苗圃主要病虫害10种。
划定朝阳林场为樟子松疮锈病、落叶松枯梢病疫区;朝阳林场、小兴安林场为樟子松红斑病
疫区;兴隆乡为落叶松枯梢病疫区;新发乡、城关乡为白杨透翅蛾疫区。
林木病虫害的普查,为全县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病虫鼠害防治
1978年以前,德都县的森林病虫鼠防治工作,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负责,对森林中
发生的病虫鼠害没有采取应有的防治措施。1979年,开始由林业局森保股代管,设一名专职
防治人员负责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工作。1984年,成立德都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编制
3人。负责宣传、贯彻和执行国家关于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政策和法规,制定全县森林虫害病防
治计划,下达防治任务,进行督促、检查和验收;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进行预测和预
报;对调出和进入县境的林木种子、苗木和木材进行检疫。县属7个国营林场均设立了专职森
林病虫害防治员,15个乡(镇)林业站都有一名专人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1979年和1985
年的两次森林病虫害普查,搞清了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分布情况、划清了各种严重病虫
害疫区,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制定出了综合防治规划和措施。
1974~1985年,全县森林病虫鼠害发生面积298700亩,防治21.05万亩,防治率为70.41
%。其中:病害发生面积4.31万亩,防治3.59万亩,防治率为83.29%;虫害发生面积16.21万
亩,防治9.81万亩,防治率为60.52%;鼠害发生面积9.35万亩,防治7.65万亩,防治率81.8
2%。
附:较大的森林病虫鼠害记实。
1、1975年,落叶松毛虫在焦得布林场(双泉乡宝泉村附近)的落叶松纯林内大片发生,为
害面积900亩。6~7月份,采用化学药剂90%晶体敌百虫稀释90倍液,向树冠、树干和地面喷
雾,直接经济费用2000元。
2、1979年,朝阳林场樟子松人工林发生鼠害(鼢鼠、东北鼠),为害面积7000亩,为害率
37%,采用鼠丸进行防治。
3、1979年,落叶松八齿小蠹大范围发生,全县各地落叶松纯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
为害面积1万亩,为害率10-20%。
4、1980年落叶松毛虫在焦得布林场再次大发生。
5、1981年落叶松毛虫在二龙山林场发生,为害面积789亩。
6、1984年、1985年朝阳林场樟子松林内连续发生严重鼠害。
7、1985年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在全县范围发生,各地落叶松人工林均受到程度不同的灾害
,受害严重的树冠象火烧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