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防汛

第三章 防汛及工程建设

第一节 防汛


德都县洪泛灾害的主要地带是讷谟尔河两岸的河滩地。由于该河属于山区和浅山区性河
流,从发源地到土泥浅水文站长达372.5公里,干流长,流域面积大,支流多,上游河道比降
大,迳流条件好,加之汛期降雨集中,有时造成县境内讷谟尔河两岸洪水泛滥成灾。德都县
每3~5年出现一次灾害性洪水。历史上出现较大洪水的年份有1901年、1932年、1945年、19
48年、1951年、1953年和1972年。其中:1932年7月发生洪泛,讷谟尔河洪水流量达2630秒立
方米,洪水过程20天。1953年为特大洪水年,托密浅水文站最大洪水流量为4800秒立方米。
最大水面宽达7.17公里,水位比正常水位高4.24米,县城青山镇以北“一片汪洋,尽成泽国
”。1972年,德都县发生洪水,山口水文站洪水流量为1050秒立方米,土泥浅水文站流量为
1150秒立方米。沿河两岸大部分地段漫滩,德都县城青山镇以北漫滩3000米,县城至五大连
池公路中间过水,水深1.1米左右,部分路基被冲毁,有十几天不能通车,国家和人民的财产
受到严重的损失。
县委、县政府对预防和抗洪、涝灾害十分重视,建国以来对讷谟尔河两岸易受洪、涝侵
袭的地区,根据害情,采取了因害设防的措施,兴修了防洪堤等治涝工程,控制和减少了受
害程度。这些工程设施对保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起到应有的作用。
县政府每年从6月开始组成以县领导为总指挥,有水利、水文、气象、交通、农电、邮电
、商业、物资、农业、粮食等单位领导参加的9~11人的防汛指挥部。配备一台防汛专用车和
专用船只,并备有草袋2万条(在县供销社采购站储存,抢险使用时按价付款,不用时由水利
局付给保管费)。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水利局,由一名副局长和专职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值
班。防汛办公室在汛期到来之前对全县易受洪水威胁的村、屯防洪堤和水库等工程进行汛前
大检查,制定出安全渡汛措施。对险工弱段和不安全的工程及早组织人力进行抢修,增强防
洪能力,提高防洪标准。水库在保证养鱼和灌溉用水的前提下,尽量放水,以保汛期安全。
做好水文、气象的预报、测报工作,给领导分析汛情,掌握汛情,为指挥防汛工作提供依据
。在洪水发生时,防汛指挥部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力争把灾害
减少到最低限度。1953年8月10日,讷谟尔河发生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时,县委、县政府积极
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由副县长李春棠带领包括3名科长在内的100名干部,乘13只大木
船到受洪水包围的南阳村抢险救灾。经过2天1夜的连续抢救,把114户群众全部抢救出来,运
到县城内的安全地方,无1人死亡,并抢救出大部分物资。同时,县政府对受灾户的生活进行
了妥善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