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水土流失

第四章 水土保持

第一节 水土流失


德都县属于丘陵半山区,全县有80%的耕地分布在岗顶和坡面上。土侵食蚀形式以水蚀、
风蚀为主,沟蚀次之。有许多地块受水蚀、风蚀的双重危害。
德都县地形高低起伏变化大,形成山丘、岗、洼不平衡状态。土壤多为黑土,表土松散
,耕作层浅,土质粘重易板结,通透性能差,抗侵蚀性能低。既不抗干旱,又不抗水冲,一
遇集中降雨,就造成水土流失。加之大量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破坏了耕地周围的自然环境
,加剧了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冲走耕地的地表土,使土质由肥变瘦,地力减退,耕作层变薄,成为破皮黄
和黄土蹶子。县内1.5~3度坡耕地,每年流失地表土1~2毫米厚,每亩耕地每年流失地表土
2~3立方米。水土流失地块跑土、跑水、跑肥,使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被侵蚀,造成土壤理化
性能逐年恶化,土质板结、减少含水能力。遇到集中降雨或连续降雨,坡水漫流,表土被冲
下坡地,平地发生内涝,并切割地块和道路。全县由于水土流失冲成的沟堑20条,总长2800
0米,侵蚀沟占耕地面积630亩。同时把大片耕地切割得支离破碎长垄变成短垄,大地块变成
小地块,减少了耕地面积,影响了农作物的耕作、管理和田间机械化作业。
德都县历年大风都发生在春季播种季节,地表裸露,表面松散,易被风蚀。1962年遇受
风灾的耕地达32794亩,占当年全县总播种面积的5.25%。风蚀严重的地块,每年被风剥蚀的
地表土厚度1~2毫米,每亩耕地被剥蚀的地表土达0.5~1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