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二龙沟水土保持工程

第三节 二龙沟水土保持工程


二龙沟位于德都县城青山镇西部的和平乡境内,全长10.2公里,流域面积22.8平方公里
。流域区内有新胜、新立、利民、解放、和平等5个村,共有耕地面积24549亩。这些耕地绝
大多数分布在3~5度的丘陵漫岗上,最大的坡度9度。原来次生林布满沟坡,草原履盖率较高
。60年代在“左”的思想影响下,盲目毁林、毁草开荒面积达5200亩,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水旱、风灾发生的频率增加。1956年春,遭受风灾,造成大面积毁种,当年粮食减产50%;
1966年和1967年,连续2年春旱,粮食总产减少60.5%;1969年8月,连续下雨30天,降雨量达
279.3毫米,造成涝灾。由于自然植被遇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连片的耕地被冲得支离
破碎,有水打沟62条,其中最大的沟长1215米,平均深度5米。耕地表土大量流失,黄土裸露
,土质薄,粮食亩产只有130~150斤。
1965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水利部门的指导下,开始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当年营造用材林30亩,农田防护林2道62亩,固沟林90亩。并创办苗圃2处。1967年修建水平
梯田44亩。在取得治坡保土效果的基础上,充分发动群众,坚持持久的治坡、治坡水土保持
工作。采取营造水土保坡林、农田防护林和固沟林来增加地表植被,减少风速,涵养水份,
基本控制了风灾;在3~5度的坡耕地上,把原来的顺山垄改为环山横山垄、改长垄为短垄;
对水土流失严重的脊薄坡块增施有机肥料和深松,改变土壤的通透性,理化性,增加土壤的
蓄水能力;在5度以上的坡耕地上修筑水平梯田。在岗坡的半坡上开挖截流沟,疏通二龙沟主
沟,对该沟进行拦截、导流、排泄、分割水势,减缓径流强度。
截止1985年末,共营造水土保持林3940亩;农田防护林44道全长55.5公里,计510.5亩;
固沟林1520亩;改垄13650亩;修筑水平梯田547亩;挖截流沟29条,全长33.7公里;修柳土
、柳石各类谷坊18处。共完成土方26.9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1.2万元。其中1983年~1985年
集中治理投资9.46万元,治理面积已达17000亩。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这项工程已发挥出明
显的生物、工程治理的群体作用,使二龙沟流域内耕地的风蚀、水蚀受到控制,地力逐年恢
复,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已从60年代的亩产130~150斤,增加到280斤,增加1倍。农民收入
也逐年提高,人均收入从60年代的65元上升到268元,增加了3.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