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力提水站工程
第二节 电力提水站工程
一、和平电力提水站
和平乡和平村电力提水灌溉站,位于德都县城青山镇西22公里处的卫星运河南侧。和平
村在该处有大面积耕地,地势南高北低,较为平坦,土质较好。提水站水源来自卫星运河。
该项工程设计灌溉旱田面积3750亩。需架设10千伏高压线路2.2公里,低压配电线路300
米。采用2级提水,净扬程15.5米,提水流量0.232秒立方米,装机容量68瓩。其中:第1级提
水净扬程7.4米,配用12″丰产24A型混流水泵1台(流量0.232秒立方米),JO83-6型40瓩电动
机一台,ST10千伏50KVA变压器一台,可灌溉旱田1500亩;第2级提水净扬程8.1米,配用12″
丰产35混流水泵一台(流量为0.187秒立米),JO82-6型28瓩电动机一台,SJ10千伏50KVA变压
器一台,可灌溉旱田2250亩。整个工程需开挖引水渠道300米,1级干渠1200米,2级干渠300
,3条支渠2500米。共需完成土方2.1万立方米,混凝土方10立方米。
该项工程始建于1966年5月,由和平人民公社组织人力施工,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城内的
机关干部义务劳动支援工程建设。同年7月中旬,工程中的高、低压线路和电机、水泵、变压
器等设备均按设计安装好,并完成了引水主干渠和引渠1700米,1条支渠500米的土方开挖工
程。并由1级泵站提水试灌旱田150亩。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使工程停工。19
71年,和平生产大队将全套机、电、泵等设备撤回,工程停建。
二、民兴电力提水灌溉站
建设乡民兴村电力提水灌溉站位于德都县城青山镇西10公里的民兴村原第5队屯北。引水
干渠从村北边经过,水量充足,扬程低,可灌溉大片旱田。
该项工程设计灌溉旱田面积4500亩,引用建设灌区水量为0.32秒立方米。整个工程用2级
提水。其中:第1级提水净扬程9.6米,需配备16″丰产50混流水泵一台,JO93-6型55瓩电动
机一台,ST10千伏75KVA变压器一台;第2级净水扬程6.5米,需配用16″丰产50混流泵一台,
JO93-6型55电动机一台,ST10千伏75KVA变压器一台。需开挖引水干渠730米,2条支渠长30
00米。总土方量1.5万立方米,石方310立方米,混凝土方10立方米。由全村集资4.63万元作
为设备和材料费用。
该项工程于1966年春天开始兴建,当年就按设计配齐机电、泵、变压器全套设备,完成
了干、支渠工程。完工后灌溉旱田1200亩。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工程在1971年
停建,设备全部拆除。
三、新兴电力提水站
建设乡新兴村电力提水站位于德都县城西北4公里处的建设灌区引水干渠南侧。该处有大
片的耕地,地势南高北低较平坦,土质肥沃。
该项工程设计灌溉面积4500亩,引用建设灌区总干渠水量0.32秒立方米。整个工程需挖
掘引水渠900米,支渠3700米,田间农渠2100米。共需完成土方21500立方米,石方280立方米
。架设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3.5公里,低压配电线路100米。配用16″丰产50混流水泵一台,
JO93-6型55瓩电动机一台,SJ10千伏75KVA变压器一台。总设计投资32300元,其中国家投资
2600元,其余为生产大队集体自筹。
该项工程于1966年春开始兴建,当年即按设计要求完成了土石方工程量,全部配齐和安
装了水泵、电动机、变压器和高、低压输配电线路。但因“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未能发挥
灌溉旱田的作用,提水站的设备全部拆除。
四、永安电力提水站
永安电力提水灌溉站位于德都县城西北25公里处的讷谟尔河北岸。该处有大片耕地,地
势平坦,土质肥沃,可以利用讷谟尔河充沛的水源进行提水灌溉水、旱田,提水扬程低,耗
电量少。
该项工程建于1966年春,设计灌溉面积4500亩,其中:水田1500亩,旱田3000亩。提水
量为0.42秒立方米,输水渠道由南向北按五千分之一的坡降,需修全镇方渠道2300米。共需
完成土方26000立方米,石方400立方米。需配用16″丰产50混流水泵一台,JO93-6型55瓩电
动机一台、SJ6.6千伏75KVA变压器一台。架设高压输电线路2.5公里,低压配电线路100米。
该项工程当年竣工,灌溉水稻600亩。后因跃进水库建成通水进行自流灌溉水、旱田,该
工程被拆除。
附:卫星运河灌区工程(德都县部分)
该项工程渠首拦河坝位于德都县团结乡老山头前,引水主干渠由老山头经克山县到达讷
河县,全长78.4公里,设计引水量21秒立米。第一期设计灌溉面积20万亩。其中:德都县2.
5万亩,讷河县15.1万亩,克山县2.4万亩。
该项工程由讷河县发起由中共嫩江地委、专署决定兴建起的。1958年9月,嫩江专署领导
在讷河老来镇召集有德都、克山、讷河三县参加的“卫星运河工程协商会议”。会议决定,
该项工程由讷河、克山两县参加施工,德都县不参加施工;因修筑拦河大坝给和平灌区造成
的供水不足的损失,由讷河县出工开挖一条从卫星运河主干渠到和平灌区主干渠的引水支渠
,保证和平灌区从卫星运河得到3秒立方米的用水量;水量分配比例为德都县3个流量,克山
县5个流量,讷河县12个流量。
该项工程从1958年9月动工兴建到1961年停工时,拦河坝、溢流堰已完工,主、干渠基本
挖通,上流渠段可通水。
卫星运河停建期间,德都县从1963年至1966年动员和平、太平两个乡的人力、运力对卫
星运河拦河坝、溢流堰、进水闸、上游主干渠道等工程进行了整修和加固,提高了工程标准
,保证了工程安全。同时,满足了和平灌区用水的需要。此期间共完成土方3.5万立方米,石
方0.52万立方米。
1966年,卫星运河灌区第2次上马兴建。同年8月,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期间,省委
书记杨易臣主持召开了“卫星运河水量分配和修建出工比例协商会议”。会议决定,水量分
配维持1959年“三县会议”的分配比例,给德都县增加0.6个流量(计3.6个流量)。渠道闸门
以上总干渠,拦河坝等工程的维修任务的出工比例按用水分摊,德都县20%,克山县30%,讷
河县50%。1967年8月27日,在嫩江地区协商会议上确定,主干渠以上由德都县修建12号交叉
工程,克山县修建34号交叉工程,讷河县修建32号交叉工程。各县境内的桥、涵工程自行负
责修建;支渠以下(包括支渠)、抽水站工程由各县负责。渠首进水水闸以下干渠清淤、恢复
塌坡、修复决口和建筑物损坏,按段和受益面积,德都县境内的按3县分担,克山县境内的按
2县分担,讷河县境内的自负。各县境内的正常养护维修、工程管理、防德汛等工作均由各县
负责。渠首进水闸以上引水主、干渠施工任务按讷河县40%,克山县、都县各30%分担。
德都县根据《卫星运河的总体规划》和各阶段的施工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组成了工程指挥部,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运力完成卫星运河主干工程的整修,加固和配套
的任务。1966年~1985年,完成了主干渠整修、清淤、拦河坝整修和桥、闸、交叉工程等12
项水利工程。总计完成土方117108立方米,石方8321立方米,混凝土方944立方米。总投资9
28776.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