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工保护
第三节 人工保护
1975年9月,县水产部门对境内讷谟尔河主河道进行了踏察,发现德都、讷河、克山3县
兴建的卫星运河滚水大坝,虽然切断了鱼类回游通道,阻碍了嫩江鱼源的补充。但是该坝与
县境中部的建设大坝,永丰大坝却形成了上游5万亩半封闭式的泛水区,便于鱼类育肥和越冬
,具备主要经济鱼类产卵所需要的水深、水质、微水流等自然条件,但在鱼产卵季节,因水
位低、水中无水草,产粘性卵的鱼类无法产卵。县水产部门根据该水道的情况,为给鱼产卵
创造条件,于1976年组织渔民在讷谟尔河的卫星运河滚水大坝至永丰大坝之间的4个河段投放
人工鱼巢1000米(每米3或6把草,每把草60或80株)。此后,每年都向该河段投放人工鱼巢。
截止1985年,共投放人工鱼巢32300米,年平均投放3230米,促进了水产自然资源的增殖。
县水产部门为营救稻田中的经济幼鱼,从1976年开始,每年在稻田排水季节,指导种植
稻田的国营农场、农村乡、镇,组织人力疏通渠道,将稻田地里的经济幼鱼放入河里越冬。
截止1985年,共营救44280亩稻田中的经济幼鱼。经测试,每亩稻田中有经济幼鱼2.3公斤,
每公斤平均176尾,共营救经济幼鱼10.4万公斤,1800余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