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纺织 服装 鞋革工业
第四节 纺织 服装 鞋革工业
一、概况
50年代,县内先后建立了皮革厂、服装厂,生产上均为手工操作,劳动效率低,产品质
量较差,品种单一。1985年,服装、皮革、针织、亚麻各业均设有专门厂家,设备实现半机
械化和机械化。鞋帽、服装品种增加到几十种,且样式新颖,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
求。1985年,纺织、服装、鞋革工业总产值93万元,是1954年的12.4倍。
二、主要工厂简介
德都县皮革厂 建于1954年,原名为皮革生产合作社,1969年改为皮革厂。建厂初期有
工人7名,厂房288平方米,自有资金2000元。主要产品为皮帽、靰鞡、车马挽具等,年产值
2.5万元。1983年,有职工143名,自有资金33万元,厂房640平方米,年产值30万元,利税1
万元。产品有皮鞋、皮大衣、皮夹克等几十种。各种机械设备不断更新完善,工艺水平日益
提高。1983年末,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划分为皮鞋、布鞋、皮革、制帽皮件4个独立核算小厂。
皮鞋厂分立后有职工48名,固定资产5.8万元,经济效益较好。1985年,布鞋厂并入到皮鞋厂
,使皮鞋厂职工增加到79名,固定资产净值8万元,年利润2000元,年产皮鞋5000双,布鞋2
万双。皮革厂分立后有职工24名,固定资产净值7.7万元。主要生产车马挽具等,年产值4.5
万元。由于经营管理不善,1985年亏损1万元。皮件厂分立后有职工25名,固定资产7万元,
主要生产各种皮帽子、毛皮手套、篷靠等产品。1985年产值6万元,因管理不善,亏损2.3万
元。
德都县服装厂 1956年建厂,原名为缝纫生产合作社。建社初期,有职工31名,厂房28
0平方米,缝纫机21台,自有资金2.9万元。服装品种较少,以手工裁剪、烧热铁板烫熨的方
式进行生产,劳动效率很低。1963年改为服装厂,逐年增添了一些新设备,劳动效率逐步提
高。1983年,有职工76名,电剪子5台,电熨斗14台,码边机2台,缝纫机60台,年产值20万
元。1984年末,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将服装厂分为服装厂和新新服装厂两个独立核算的小厂
。
青山镇被服厂 1969年建厂,属集体所有制小型企业。1985年,有职工16人,固定资产
净值1.4万元,年产值13.1万元,利税1000元。
青山镇针织厂 1979年建厂,属集体所有制小型企业。1985年,有职工6人,固定资产净
值0.7万元,年产值2.7万元,利税2000元。主要产品是手套。
四平乡亚麻厂 1981年建厂,属小型乡镇企业。1985年,有职工42人,固定资产净值6.
6万元,年产值9万元,利税5000元。主要产品是亚麻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