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公路交通管理

第三节 公路交通管理


一、路政管理
(一)管理。民国时期,德都设治局内设建设科,负责境内主要公路的管理。
伪满时期,县、乡公路分别由伪县公署、伪村公所管理。1935年,北德公路建成后,由
伪黑龙江省公署管理。
1945年,县城解放后人民政府开始加强对路政管理。1949年,在县政府民政科内设立公
路股,负责全县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区、村、屯分别建立护路中队、小队、分队(组),
划分边界,负责公路的保护修补。1951年,县政府始设交通科,内设路政股,负责路政管理

1958年以后,县级以上公路由专业管理,乡村公路由乡村管理。1984年机构改革以后,
德都、龙镇两个养路段改为公路管理站,负责德都境内县级以上公路的路政管理。从1985年
1月开始,全县乡以下公路由县地方道路管理站统一管理。
德都县养路费征收开始于1951年,1953年完成7763元。1963年计划6万元,实际完成9.5
万元,超额完成58.3%。此后年年超额完成征收任务。1980年征收192万元,超收37.14%。19
85年,征收养路费292.5万元。
(二)养护。专业养护:民国时期和伪满时期,德都县没有公路养护机构和专业养护人员

1950年,北黑公路(现哈黑公路)德都县段,始设专职养路员工4名,1951年,北德公路纳
入专业养护。全县公路养护里程133公里,专业养护员工11名。其中,北黑公路德都段105公
里,设员工8名;北德公路德都段30公里,设员工3名。1957年,经省交通厅批准,增设养路
道班一处,养护16公里,设员工6名,由事业费开支。1988年8月,成立北德公路养路段,隶
属黑龙江省养路总段领导,养护里程46公里,定员每公里0.7人,共有干部4人,养护员工27
人。1958年9月,德都县制撤销后,德都县北德公路养路段撤销,并入北安县养路段。1961年
,北安市在原德都县境内设置龙镇、青山2个养路工区,养护北黑公路、北德公路。
1963年,德都县制恢复后,设立德都县养路段,德都至五大连池21公里纳入专业养护。
全段养护里程97.8公里,龙镇养路二工区划归哈黑嫩养路总段。共有养护人员33名,其中养
护员工27人,好路率66.6%。1964年,北五公路黄新岭一药泉山新建公路纳入专业养护,养护
总里程达到72.8公里,国家投资15.79万元(其中大中修工程6.33万元),好路率79.2公里,比
1963年提高12.6%。1965年,德二公路纳入专业养护,养护总里程108公里,专业养护用工14
945个工日。1966年,龙镇养路工区从哈黑嫩公路总段划归德都县北五公路养路段。5月16日
,德都县北五乡路养路段改为德都县公路养路段,全县公路专业养护总里程增加到212公里。
1972年,根据战备需要,龙镇养路工区从德都县养路段分出成立德都县国防公路龙镇养路段
。1976年,全县公路专业养护总里程179公里,有道班22个,养护人员290人,其中养路员工
170人。1980年,德克公路纳入专业养护,隶属德都县养路段,养护员工由路段所在公社从农
民中安排,农村户口,粮食关系不变,为群众代表养护工。全县公路专业养护里程228公里,
道班24个,养护人员265人。其中,专业养护员工204人。1984年,德都县养路段和德都县国
防公路龙镇养路段,分别改为德都县养路管理站和德都县龙镇养路管理站。
截止1985年末,全县公路专业养护总里程223公里,有养路道班21个,养护人员296人。
其中,国家专业养护员工206人,群众代表养护员工21人。
附:公路管理站简介
1、德都县公路管理站。
1957年,经黑龙江省交通厅批准,成立德都县养路道班,养护里程16公里,定编5人。1
958年8月,成立北德公路养路段,养护里程46公里,定员每公里路0.7人,定编31人。1963年
9月,德都县建置恢复后,成立德都县养路段,养护里程67.8公里,定员每公里0.9人,共有
养护,人员33人,有汽车1台,牛车1台,役牛2头。1964年,该站改名为德都县北五公路养路
段,养护里程72.4公里,下设7个道班,共有养护人员88人(其中养护员工82人)。有牛车7台
(每个道班1台),牛25头,新增解放牌汽车2台。1965年,养护公路2条,养护里程108公里,
北五公路定员每公里0.9人,德二公路定员每公路0.7人,共有养护人员98人(其中养护员工9
0人),有道班11个,新建道班房4栋、305平方米。
1966年,龙镇养路工区划入德都县养路段,养路里程达到211公里。1972年,龙镇养路工
区划出,养路里程104公里。1984年,改为德都县公路管理站。
1985年末,全站公路养护里程106公里(其中地级公路43公里,县级公路63公里),共有职
工112人(其中养护员工89人)。下设12个养路道班,主要设备有大型汽车3台,轮式拖拉机7台
,推土机1台,压路机1台,发电机组1台,生产指挥小型汽车1台。国家固定资产总值104.6万
元,全年总投资83.3万元,好路率62.6%
2、龙镇公路管理站
1950年,始建龙镇道班,设养护员工4人,养护里程105公里。1951年,该站养路工增至
8人。1953年后,该站属省公路养路总段领导的北黑公路养路段。1961年,改为北安市养路段
龙镇养路工区。1966年,划归德都县北五公路养路段,养护里程104公里。1972年,从德都县
养路段划出,成立国防公路龙镇养路段。
1985年末,养护里程117公里。其中,哈黑线路104公里,沾八线13公里。共有职工135人
,其中养护员工117人。下设11个道班。主要设备有大型汽车6台,轮式拖拉机9台,推土机2
台,生产指挥车1台。固定资产总值87.3万元,年总投资103.5万元,好路率56.6%。
群众养护:1949年初,本县为使运输畅通,延长桥梁寿命,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护路、
护桥组织,各区建立中队,各村建立小队,各屯建立分队(组),划分边界,负责对境内主要
公路进行保护和修补。北德公路两侧靠路近的村屯,共有护路队员320人,对北德公路进行养
护。路旁绿化植树1.75万株,乡村公路做到区、村分段负责养护,季节性补修。是年4月21日
,黑龙江省公路管理局的通知指出:“关于护路组织施行后,德都的公路工作已有较好的工
作成就,开始进行组织护路工作,各地群众完全拥护这一组织,实为一劳永逸的好办法”。
1951年,对全县的护路组进行了整顿,建立了公路养护委员会,全县共建立养路委员会14个
,委员86人,小组89个,组员345人。主要养护路线三条,即北德公路、北德大车道、北黑公
路。1953年,进一步巩固全县养路委员会,群众养护实行“远修近养”的原则。1962年以前
,道路养护以群众性的维修和养护为主,没有设置专人常年养护。
1963年,县人委制定了《乡社道路养护方案》,确定了地方道路养护责任区,养护里程
及养路员工名额。规定养路员工与社员享受同等待遇,由其所在大队逐日评记工分,全县地
方道路群众养护2条,养护里程41.58公里,养路员工20人。其中,德太公路线养护里程27.5
公里,养路员工13人;双团线养护里程14.08公里,养护工7人。1964年,德二公路纳入群众
养护,养护里程32公里,养路工21人。养护员工由各乡按劳动力数抽调养路工代表,享受社
员待遇,由所在生产队记工分,所出工日顶建勤民工。年末全县地方道路群众养护里程73.5
8公里,养护员工41人。1965年,德二公路纳入专业养护后,全县群众养护4条公社级以上的
公路,养护里程46公里。配备群众常年养路代表工23人。1957年,全县群众养护的公社级地
方道路160公里。1979年,部分大队级公路纳入群众养护,群众养护地方道路里程达165.5公
里。1981年,德克公路纳入专业护养。1985年1月开始,全县乡级以上公路(地方公路)由县地
方道路管,理站统一养护。养护员工一律就地雇用道路所在地农民,实行合同制、养路员工
的农村户口,粮食关系、农民身份三不变。养护经费从建勤民工(经金代工)中支出。
1985年末,全县群众养护地方道路6条,养护里程118公里,养护员工106人。公路养护实
行路段承包制,按照养护质量,每公里付给养路员工500~700元的报酬。
二、运输管理
建国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运输业也得了到发展。大批农
村畜力大车参加运输。但因县内没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出现私招乱用,私自议价,不执行
国家规定的现象,造成运输市场混乱,破坏了运量与运力之间的合理平衡,浪费了运力,影
响了运输任务的完成。1952年6月,根据省政府指示精神,县政府决定,国营、集体、私人经
营的汽车、畜力车,除自运自货外,凡进行运输营业者,必须参加县搬运公司,由搬运公司
统一调配,收取管理费。1964年,为加强全县运输市场的管理,建立德都县交通运输管理站
。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运输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领导组织农村、城镇短途运输
,维护运输秩序,管理运输市场,管理民间运输企业,综合平衡境内运力,组织各种运输工
具(包括参加营业性运输的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汽车,农村副业车辆)参加运输,编制运输
计划和车货平衡计划。1965年初,县交通管理站和北安运输公司德都运输站合属办公。1966
年5月,德都县运输管理站从运输站分出独立办公,隶属德都县交通科。1967年,“造反派”
接管交通科后,运输管理站被撤销。1970年,为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车辆联合运输
,成立德都县联合运输办公室,对境内货物运输,打破部门界限,实行统一经营调查,统一
办理托运,统一编制计划,统一平衡运力,减少车辆空驶。参加联运的车辆,车权、人权、
财权三不变,优先保证车权单位的运输需要。凡参加联运的车辆、运费由联运办统一结算,
经银行统一划拨,联运办提取机动车运费1.5%,畜力车运费6.5%,养路费3.5%,管理费3%。
1974年联运办改为运输管理站。1979年,县革委对全县运输市场进行了整顿,县革委颁布了
《德都县公路运输(货运)市场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对货物运输、运输车辆、运价、运费结
算和运输凭证实行统一管理,改善了运输市场秩序。管理费按运输营业收入金额征收,国营
、集体企业征收1%,个体车辆征收2%。
1985年,运输管理从单一性管理,改革为行业性和专业性管理,充实了管理人员,发挥
运输管理站在公路运输中的统筹、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作用。改革管理费收缴办法,实
行定额收缴,凡是从事营业性运输的车辆,一律每月每吨收费9元,这一方法方便了群众,增
加了收入,发挥了运输力量。年末,公路运输管理站共有职工12人,大型货车1台,固定资产
总值25.3万元。全年共检车1.8万次,取缔违章车辆0.4万台,收缴管理费19万元。
三、安全管理
1949年9月,按照黑龙江省内路管理局的指示精神,为保障交通安全,对境内在公路和城
内行驶的各种车辆发放牌照,进行交通安全管理。1950年交通科成立后,设立监理股,对汽
车进行检验,对驾驶员进行考核,要求汽车设备完整,驾驶员技术熟练。建立了安全管理的
规章制度,明确了各项要求,避免了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1951年,对全县的汽车、畜力大
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为合格的车辆发放牌照,使交通安全管理逐渐走向正规。1953年6月,
成立德都县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公路科,下设检查、宣传两个组,同时对全县进行
交通安全检查和宣传。1957年11月,县人民委员会决定恢复和建立县、乡两级交通安全委员
会组织,县交通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交通科),乡(镇)交通安全委员不设办公室,设
专人负责交通安全工作。
1963年,县交通科只有一名专职监理干部,安全管理工作采取深入路面,站点检查,取
缔违章,杜绝肇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深入农场,分片进行考验工作,对车辆进行年检、
年审的办法进行安全管理。全县23个单位(其中农场15个),共有机动车209台,机运车驾驶员
320名,非机动车2980台。全年发生交通事故3起,死亡1人。1964年,在全县开展“交通安全
运动月”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群众性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县内13个有车单位(不包括
国营农场)建立起交通安全委员会小组,县政府抽调干部成立“车辆年检、年审办公室”,组
织15个安全联检小组,检审机动车230台,其中大、中、小型汽车134台,轮式拖拉机96台。
全年发生交通事故7起,死亡1人,重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11270元。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受到干扰和破坏,交通事故不断发生
,严重危害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1971年,全县发生交通事故24起,共死伤22人(其中
:死亡10人,重伤8人,轻伤4人)。1976年,发生交通事故17起,共伤亡28人,(其中:死亡
9人,重伤5人,轻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31200元。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县内开始整顿和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1977年2月,建立德都
县交通监理所,负责全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年9月1日~12月31日,在全县进行交通安全
大会战,贯彻“预防为主”的交通安全方针,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宣传形式,
深入宣传交通常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整顿和健全了交通安全员队伍、安全联防
组织、驾驶员队伍和交通秩序。这次活动举办了“交通安全图片展览”,展出39场,参观人
员1457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交通秩序得到很
大改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1985年,县交通局监理所共有职工21人,大型货车1台,北京2
12型监理车2台,固定资产总值20.5万元。年内实行交通安全管理改革,做好了车辆转籍落户
、发放牌照、车辆年检年审、驾驶员审验等“四权”下放工作,使全县的车辆完好率有很大
提高,违章车辆明显减少,驾驶员队伍的素质有所提高,交通事故减少。全年发生交通事故
5起,比地区下达指标下降66.9%;死亡5人,比地区下达指标下降39.8%;伤人1人,比地区下
达指标下降89.2%。直接经济损失5435元。
附:交通事故
1、1971年1月21日15时,德都县运输公司客车驾驶员吕万贵,驾驶自动系统失灵的07~
72243号大客车去北安,车至北五公路35.5公里处,采取措施不当,将在公路上拣煤农民压死

2、1976年6月8日10时20分,沾河林业局汽车驾驶员王光生驾驶自动系统失灵的07~710
12号大货车行驶到龙镇农场部门前右转弯时,车速快,转弯急,将右侧骑自行车同方向行驶
的陈雨发刮倒,陈雨发被汽车左后轮压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3、1976年2月14日14时40分,德都县运输社马车老板赶马车在青山镇内行驶,马毛了,
将马车翻入沟内,将车上的1人甩出摔死。
4、1976年3月28日14时30分,尾山农场汽车驾驶员张洪久驾驶07~70980号布切齐货车行
驶至尾山农场场部门前交叉路南40米处时,与对面骑自行车行驶来的人会车,由于骑自行车
者反应慢,加之自行车后驮架上坐一个8岁小孩,躲避不及,自行车撞在汽车后轮上,小孩从
自行车上摔到地上,被汽车后轮把头部压坏,当即死亡。
5、1976年7月2日11时40分,德都县公路养路段驾驶员孙国华驾驶07~72010号大货车从
二龙山运煤返回德都途中,行驶至六团(二龙山农场)四连丁字路口处,与六团十七连骑自行
车行驶的李春生相遇。由于汽车路过村屯没呜笛,车速快,瞭望不够,刹车不好使,骑自行
车者前驮人,后驮粮,自行车前后无闸,行驶速度快,互相采取措施不利,李春生被汽车压
死。
6、1976年9月1日,引龙河农场轮式拖拉机驾驶员刘杰有事,领导把车交给一非驾驶员开
车运料。当行驶至引龙河农场区内公路口时翻车,驾驶员被砸死。
7、1976年10月24日4时30分,大庆市交通局驾驶员王义财,驾驶07-93378号大货车去大
庆五七农场途中,行至北五公路与双团公路交叉道口时,由于车速快、瞭望不够,采取措施
不当,将路上行走的一老人压死。
8、1976年10月26日15时30分,本县和平公社新立大队轮式拖拉机驾驶员李玉堂酒后驾驶
铁牛55轮式拖拉机行至德克公路6公里处与同方向行驶的一台手扶拖拉机相遇,超越后,驾驶
员回头看手扶拖拉机时,把手扶拖拉机前行驶的一骑自行车者撞倒,右前轮从骑车人身上压
过,被压者当即死亡。
9、1977年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81200部队驾驶员吴景波驾驶丁3~18121号大货车行
驶至哈黑公路385公里处,前面有一行人推自行车同方向行走,汽车在距行人50米处呜笛,当
行至距行人前面1~2米时,前边是横道,汽车司机急忙打舵转弯。行人在穿越交叉路口时没
有望汽车行驶方向,误认汽车是同方向行驶,继续前行,被转弯汽车后大厢打倒,经抢救无
效死亡。
10、1977年7月27日5时30分,引龙河农场四分场汽车驾驶员张俭驾驶07-71538号大货车
从四分场去场部途中,行至场部北1公里处,汽车正常超越轮式拖拉机时,被路边草丛中的一
块石头把汽车垫起,因车无拉板把手,把座在车上的小孩掉下车,大人为抢救孩子用力过猛
,从车上掉下,掉在车轮前,被车压死。
11、1977年9月26日7时30分,德都县运输公司汽车司机张德忠,驾驶07-72262号大货车
行驶至德克公路○公里处,与对面行驶来的马车会车。一骑自行车驮小孩者强行超越马车(自
行车无闸,路边是下坡,超左边公路中心线),骑自行车者被撞倒,将车上驮的小孩摔在汽车
拖车下,当即死亡。
12、1977年10月24日,沾河林业局汽车司机赵万贵驾驶07-70114号大货车行至哈黑公路
360公里处,与二龙山农场大挂车会车,由于赵万贵会车时高速行驶,强行超越公路中心线2
5公分,造成两车相撞。07-70114号车大箱被撞坏,车上所坐2人,1人死亡,1人受伤。
13、1977年11月30日16时30分,德都县运输公司驾驶员刘敏华驾驶07-73069号大货车行
驶至青山镇一道街县公安局门前时,从停在路旁的手扶拖拉机上下来一人(没有瞭望),低头
向公安局院走去。由于汽车超速行驶,汽车驾驶员对行人动态观察不够,刹车慢,采取措施
不利,车叶子板把人撞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
14、1977年12月28日16时,黑龙江省煤矿医疗院汽车司机刘春友驾驶07-83074号解放牌
货车,去兴隆公社红升大队办事,返回经兴隆公社兴隆大队二队西拐弯处,由于驾驶员思想
麻痹,车辆带病超速行驶,将兴隆公社兴隆一队骑自行车行走的社员昌贵洪撞倒压死。
15、1977年12月31日,凤凰山农场五大队驾驶员闻洪启,驾驶0770903号跃进130汽车送
人去场部开会。行至四大队拐弯一公里处时,发现前方同方向行驶的一骑自行车人,司机呜
笛继续行驶,骑自行车者猛然右拐弯,汽车为躲避自行车,急向左打方向盘,把骑自行车人
让过。正值前方有一横沟,由于汽车速度快,左前轮掉进沟内,将左转向节摔断,车慢慢摔
倒,将5大队青年魏业彬砸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16、1980年3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81699部队驾驶员刘土安(接受训练6个月,无证),
替别的司机开车,将自己开的J5~16956号嘎斯63大货车转交给炊事班战土李荣江驾驶,车行
至小兴安林场时,将林场工人史学进的6岁儿子史庆林头部压碎,当即死亡。
17、1980年5月21日,逝克军马场3分场9队驾驶员熊永连(无证)驾驶东德512康拜因行驶
至哈黑线401公里处,通过木桥时,因桥面辅板破损,高出桥面9公分,顺铺板与康拜因轮距
不符,车速快,采取措施不当,车翻入桥下,将驾驶员熊永连当即压死。
18、1980年6月5日5时,德都县国防公路建设指挥部驾驶员王录田,驾驶07-70190号大
货车,超速行驶至青山镇一道街通往浴池的巷道丁字路口处,从巷道口冲出超速行驶的一辆
自行车,由于汽车超速行驶,躲闪不当,驶入第二百货前的人行道上,将在人行道上行走的
一个老人压死。
19、1980年7月23日8时30分,沾河林业局服务站驾驶员吴继明,驾驶无牌照大货车,行
至哈黑公路377公里处,沾河林业局第一中学印刷厂工人邢秋荣骑自行车在路旁左侧行驶(违
章行驶),因失去控制自行车能力,撞在汽车左箱板上致死。
20、1980年7月28日14时30分,德都县水泥厂汽车驾驶员张振富,驾驶07-73391号大货
车去二龙山拉煤返回德都,行驶至北五公路44公里400米处(水泥厂大门前),与一位骑自行车
驮着一个小孩的妇女相遇,将自行车撞倒(违章行驶),将小孩撞到汽车后轮前部,小孩头部
被车压坏,当即死亡。
21、1980年8月23日8时30分,龙镇供销社马车夫(老板)王德林,赶二马车到林业局货场
拉小杆,行驶至火车站前,由于精力不集中,没有发现路上的小孩(无成年人带领),只觉膝
盖被撞一下,才看到一个孩子,伸手一抓没抓住,小孩被马车压倒,在去北安抢救途中死亡

22、1980年9月1日,朝阳公社红旗大队驾驶员苏义驾驶07-72057号轮式拖拉机行驶至北
五公路的永丰农场场部处,路面被麦秸垛占去三分之二,5、6个男孩子在麦秸垛上玩,其中
一名小男孩滑落在公路上,被正在通过的拖拉机,挤压头部而死亡。
23、1980年9月22日8时30分,二龙山农场场部小车队驾驶员杨勤宽,驾驶07-70490号北
京130车,拉吴副厂长去科研站、一分场检查大豆收获准备工作,当车路过场部商店时,遇到
科研所于化义,吴告诉司机停车,先后上车4人,进驾驶室1人,车上3人。杨未加制止。当车
行驶至哈黑公路357公里955米处,乘车者二龙山修配厂工人冯建敏的帽子被风刮掉在车厢后
端,冯去拣帽子时,身体失去平衡而掉下车去,头部左侧与车厢、档泥板相撞后,头部触地
而死。
24、1985年1月25日17时,五大连池电业疗养院驾驶员金从连,驾驶07-76592东风140号
大货车由南向北行至北五公路50公里700米处,由于驾驶员瞭望不够,判断失误,将在汽车前
方违章行驶的团结乡农民王春生(无证)驾驶的手扶拖拉机撞翻,车上乘坐的的2人,1人死亡
,1人重伤。
25、1985年7月1日20点40分,德都县运输公司驾驶员许跃亭,驾驶07-74051号大货车由
北向南行驶至北五公路46公里600米处,由于酒后驾车,瞭望不够,与自行车相会时侵占路面
过大,使骑自行车人金惠民在没有做到提前避让机动车的情况下精神紧张,导致自行车倒入
拖车三角架下,金腹部被拖车右侧前后轮压过,造成内藏损伤,出血休克而死亡。
26、1985年11月27日14时30分,二龙山农场个体户王树贵(非驾驶员)驾驶07-34210号解
放牌大货车,往克东县宝泉镇运甜菜的途中,行至哈黑公路347公里250米处,准备超越前方
行驶的四轮马车时,突然马车拐向右侧(违章)行驶,其车箱右后角向道路中心支出。王树贵
当即采取紧急刹车,在停车过程中,汽车右侧箱板撞在马车左角,马车受撞张辕,跟车人孙
占权(凤凰山劳改支队犯人)从车上被摔下,俯仰在汽车前后两轮之间,被汽车右后轮从其左
腹压过,当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