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邮政网络

第三章 邮政

第一节 邮政网络


1921年(民国10年),始设德都镇邮务代办所,隶属克山邮政局。邮件不定期邮寄,来往
于德镇至克山之间,镇属其它村屯不代办邮件,邮寄需到镇内办理。1935年(伪满康德2年)4
月1日,正式建立了德都县邮政局,为四等局。邮件由旱班员徒步来往于德都与北安之间进行
取送,邮路单程55公里。公文递到伪县公署,私人邮件由指定商号代办。1941年~1945年,
县邮政局有工作人员3人,开辟了红霍尔基(今团结乡团结村)、16号(今和平镇解放村)、四平
街(今四平乡四平村)、姚振屯(今新发乡永合村)、刘三秧子(今二龙山农场1分场4队)、苏家
店(今华山农场1分场)、贾大房子(今兴隆乡星火村)7条乡村邮路,总长单程126.5公里,无交
通工具,邮件取送全靠人扛。
1945年9月德都解放后,邮电局暂时停办,政府机关的信件由县政府机要通信班寄取,民
间通信停办。1947年2月,县政府在“共同市场”附设邮票代卖点1处,由1名政府工作人员担
任邮差,徒步往返于德都至北安之间,购售邮票,传递信件,主要为县城内的政府机关和各
商号服务。乡村信件由邮票代卖处代办。1948年9月,德都县邮电局建立,恢复邮政业务,邮
路通到各区,单程共91公里。区以下的邮件由区政府安排农民传递,紧急公文由县政府机要
通信班随时传递。同年,建立龙镇邮电所。1950年,县内有乡邮员2人,乡邮传递主要靠人背
肩扛扁担挑,德都至北安邮路靠徒步或马车取送邮件,2~3天往返1次。1954年,增设了二龙
山农场、双泉乡、和平乡3个邮电所,开办德都至花园农场委办汽车传递邮路。农村邮路发展
到村,全县建农村邮站56个,站长多数由农村小学教员担任,负责村以下邮件的传递。县乡
邮员增至7人。1955年,增设了龙门农场、襄河农场、建设乡3个邮电所。1956年增设尾山农
场、华山农场、格球山农场、引龙河农场、北大岗农场、七星泡农场、永丰农场、二通河子
林场8个邮电所,乡村邮路开始使用自行车。1957年,增设团结、太平、新发、四平等4个乡
邮电所。到1953年共建立邮电局(所)18个、代办处1个,和平、太平、四平、建设、新发、兴
隆6个邮电所的邮电员都集中到邮电局统一发班。原步班全部改为自行车班期,阴雨天可乘公
共汽车取送邮件。
1963年,将北安邮电局下属的二龙山、凤凰山2个农场邮电支局划归德都邮电局管辖,路
总长单程693公里,其中农村邮路单程604公里,委办汽车邮路单程172公里,自行车邮路单程
117公里。有邮电支局13个,代办处1个,乡邮员9人。1966年,全县邮路总长单程1089.1公里
。其中:农村邮路单程504.8公里;委办汽车邮路单程555公里,自行车邮路单程534.8公里。
1970年,增设药泉镇邮电所。1971年,县局增加汽车1辆,自办德都至北安邮路。1981年,增
设小兴安邮电支局,1983年小兴安邮电局撤销。1984年,将药泉镇、五大连池农场、大庆农
场3个邮电支局划归五大连池市管辖,邮件仍由德都邮电局送转。1985年,邮路总长度单程1
549公里,其中:自办汽车邮路单程90公里,委办汽车邮路单程759公里,自行车邮路单程68
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