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电信络网

第四章 电信

第一节 电信络网


长途电话网络 1935年(伪满康德2年),县内开通第一条长途电话线路:德都-北安电话
线路,线路计有45杆公里。1945年9月,电路中断,1947年6月,德都-北安长途电路线恢复
。1967年,开通德都-哈尔滨第一条长途电路,1970年,开通德都-北安第二条长途电路。
1971年,开通德都-黑河第一条长途电路和德都-嫩长江长途电路。1979年,开通了德都-
孙吴长途电话。1980年,开通德都-哈尔滨第二条长途电路。1984年,将德都-五大连池二
条农话电路划归五大连池市管辖。
镇内电话网路
镇内电话开始建于1935年(伪满康德2年),1945年,线路只通伪县政府机关、警察局、宪
兵队,民间只有两家大商号设有两台电话,计有电话20台。1948年,县内实装电话机27台。
建国后,镇内电话有较大发展,镇内架空明线和架空电缆连结镇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1966
年,县内电话杆路长10.99公里,明线线路长12.2公里,电缆长2.19皮长公里,1976年,电话
杆路长16.6对公里,明线线路长60.23对公里,电缆长4.2皮长公里,电缆芯线长367.3对公里
。1973年,县邮电局自装600门准电子螺蟥式自动电话交换机研制成功,12月18日凌晨开通使
用,结束了镇内电话人工交换的历史。1985年,镇内自动电话装机容量600门,实装电话486
台。中继3处(大庆农场、黑龙江军区农场,永丰劳改支队),分机1处(县公安局,局内电话机
34台)。镇内电话杆路长14对公里,明线线路长100.5公里,电缆长6.9公里;电缆芯线长537
.2公里。
农村电话网
1945年以前,伪德都县警备电话局,共有农话线路7条,189杆公里。有德都镇至红霍尔
基警察分驻所(现团结乡团结村)电路30杆公里;德都镇经格拉球山森林警察队至查拉巴奇山
森林警察队95杆公里;德都镇至北和村公所(现双泉村)10杆公里;德都镇至南和村(现新发乡
永合村道东耕地处)杆长6公里;德都镇至东和村(现兴隆乡星火村)9杆公里;德都镇经25号(
现建设乡中心村)至16号(现和平镇解放村)17.5杆公里;德都至刘三秧子(现二龙山农场1分场
4队)12.5杆公里。1945年,全县内部农话线路遭到破坏,农话业务中断。1948年,县内建成
第一条农话线路,德都至龙镇线路全长47.4杆公里。建国后,农话网络逐渐恢复和发展。19
63年,全县农话电路115杆公里,全县农村生产大队全部安装了电话。1976年,县城至公社的
电路实现了裁波化。1979年,县内实现了会议电话双向(对讲)。1985年,全县农话电路长46
2杆公里,电缆长8皮长公里。
电报网路
1951年,县内开通德都至北安电报电路,用电话传递,使用人工音响器。1953年,县内
安装人工电报机,用人工收发电报。1953年,增开青山镇至龙镇电路。1962年,开通青山镇
至二龙山农场人工电报电路。1963年9月,德都至北安电报电路撤销,改开德都至黑河地区所
在地爱辉的电报电路。1965年,增开德都至爱辉的无线电台电路。
1978年,县邮电局人工电报机改为电传电路。1979年,增开德都至爱辉无线备用电报电
路。1980年,增开县邮电局与气象局的话传电报电路。1981年,增开青山镇至药泉镇电报电
路。1982年,青山镇至龙镇人工电报电路改为电传。1984年,增开德都至五大连池电报电路
,并通龙镇至沾河林业局话传电路。1985年,龙镇至沾河林业局话传电路改为幻线人工电报
电路。县邮电局至各乡、农场的电报全部是电话传递。
1985年,全县长途电报电路共有7条。德都至黑河2路,(明线、电传各1条);青山镇至龙
镇1路(幻线);青山镇至二龙山农场1路(幻线);德都至五大连池市1路(实线);龙镇至沾河林
业局1路(幻线);县邮电局至气象局1路(实线、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