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街道建设
第二节 街道建设
1929年(民国18年)德都设治局成立时,县城青山镇(当时为德都镇)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
土路(今一道街)和南北走向一条路(今青山路),路面狭窄,雨季泥泞。伪满时期在今粮食局
办公楼向东至第一百货商店之间的道路两侧修筑有排水沟,沟侧用木桩、木板护沟帮,面用
木板铺平,上面可行人。伪满后期在一道街南自然形成二道街,无人建筑、看管,坑洼不平
,雨天难以行走。镇内巷道都是自然形成的泥土路,交通十分不便。
建国后,整修了一道街和青山路,铺设砂石路面,县城交通状况有所改变。1958~1963
年,德都县制撤销,并入北安县后青山镇的街道建设处于停止状态。1963年9月,德都县制恢
复后,整修了一道街,将道路两侧排水沟拆除,改为路边自然排水。1966年,县政府动员镇
内机关、事企业的职工干部,整修一、二道街,新开辟三道街。1967年,开辟四道街。1974
年,一道街西起县中医院,东至第一百货商店之间的800米路面加宽到10米,铺设了沥清路面
。路面两侧的人行道铺设了混凝土预制块。从1981年开始,县政府动员镇内机关、企事业单
位的职工干部进行义务劳动,逐年有计划对镇内街道进行整修。1981年,整修了一道街东段
419米、二道街1391米、文化路1936米路面,全部铺上砂石。在主要巷道交叉路口修建涵洞5
处。1983年,整修三道街1490米和青山路北段路,路在主干道交叉路口修建涵洞3处。1984年
,整修四道街1270米路。截止1985年末,青山镇内已形成东西走向四条街(一、二、三、四道
街),南北走向三条路(青山、勤俭、文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