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商业网点布局

第五节 商业网点布局


1930年(民国19年),县境内共有私营商业店铺83处,杂货摊20处,多数是小本经营夫妻
店。这些网点均集中在德都镇内,乡间广大农民所需的生活日用品大多数需要跋涉几十里路
到镇内购买,少数零星商品靠货郎担偶尔提供。1935年(伪康德2年),县内有私商118户。随
着日本殖民统治的加深,很多商铺蚀本倒闭,1943年(伪康德10年),商户减少到77家。
1945年9月解放后,德都县商业得到逐步发展。1947年随着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的建
立,网点不断增加,网点分布日趋合理。1949年共有商业网点190个,其中国营5个,供销24
个,私营161个。1956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商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国营、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网点迅猛增加,私人商业网点被取缔;年末共有商业网点12
3个,其中国营16个,供销97个,集体10个。1958年德都县并入北安县后,境内商业网点有所
减少。1963年德都复县后,随着商业科、县供销联合社商业管理机构的恢复,商业网点有所
增多,年末全县共有商业网点148个,其中国营网点15个,供销网点128个,集体网点5个。1
976年全县共有商业网点238个,其中:国营网点51个,供销网点183个,集体网点4个。1977
年供销商业设在省属国营农场的网点划属北安农场管理局领导。
1979年以后,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集体和个体商业得到迅猛发展,营业网点普及全
县城乡、补充了国营商业的不足,方便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1985年县内共有商业网点
1229个,其中国营56个,供销137个,集体83个,个体953个。1949年县境内平均54.1平方公
里有1个商业网点;1985年发展到平均7.8平方公里即有1处商业网点,网点密度比1949年增加
5.9倍;网点增加5.47倍。
附:主要商业网点简介
国营网点(销售额百万元以上)
德都百货批发站:位于青山镇一道街,县政府办公楼东侧道北。1952年县百货公司建立
百货批发部。1953年扩建为百货批发商店,1958年1月与花纱布批发商店、煤建营业部合并为
综合批发商店,同年8月改为青山百货批发站。1963年9月改为现称。多年来贯彻“批发为基
层服务”的方针,批发站经营管理较好。1979年被评为省财贸战线“红旗企业”。1981年获
省商业局“一级仓库”和“全优批发站”称号,1982年获省商业系统四好仓库。1984年获省
商业厅标兵库称号。1985年有职工85名,固定资产40.8万元,流动资金430.3万元,自有资金
6.7万元;营业面积480平方米,仓库面积2938平方米,院内场地面积14510平方米。经营百货
、鞋帽、针棉织品、服装、文化、体育用品等商品5200种。年商品销售额540.6万元,人均劳
效5.8万元,费用率7.3%,资金周转1.29次。实现利润2.7万元,上缴税金0.5万元。
龙镇百货批发站:1956年5月,县百货公司建立龙镇百货批发部,1956年下半年改为龙镇
百货批发商店,1958年与龙镇纺织品批发商店、煤建营业部合并为龙镇综合批发商店,1963
年改为现称。1985年末有职工48名,固定资产24.7万元,流动资金284万元,自有资金2.4万
元。营业面积240平方米,仓库面积2370平方米,院内场地1.23万平方米。经营百货、针纺织
品、服装、鞋帽、文化体育用品,品种常年保持在4000种以上。商品销售额283.8万元,人均
劳效6万元,费用率7.6%,资金周转1.5次,亏损0.1万元,上缴税金0.5万元。
德都第一百货商店:位于青山镇一道街和青山路交叉路口西北角处。前身是1948年建立
的贸易商场。1950年改为百货商店,1951年改为第一百货商店。1957年改为百货批发商店,
原第二百货商店接收城郊供销社后,改为第一百货商店,1958年改为青山百货商店,1963年
恢复现名。第一百货商店多年来一直注重培养职工素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1981年获省商
业系统“五讲四美三热爱先进集体”称号,1983年~198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商业系统先
进单位,1985年荣获省商业系统“文明单位”称号。该店优秀营业员吕艳菊,1981年~1985
年连续5年荣获省商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末,第一百货商店共有职工103名,固
定资产14.8万元,流动资金51万元,自有资金7.6万元,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经营百货、针
纺织品、服装、鞋帽、文化体育用品、家用电器、烟酒糖茶、糕点罐头等商品,常年品种60
00种左右。商品销售额332.2万元,人均劳效3.2万元,费用率5.12%,资金周转5.85次,实现
利润3.3万元,上缴税金10.8万元。
德都第二百货商店:位于青山镇一道街西部县人民政府东侧道北。建于1951年,1957年
改为第一百货商店。1969年重新组建第二百货商店。第二百货商店1979年获省商业系统“全
优商店”,1982年获省商业系统“优秀服务先进单位”称号。该店优秀营业员李桂荣,1981
~1983连续3年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前,第二百货商店仅有营业面积360平方米
。1983年10月;在原址翻建起一座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二层楼营业室和192平方米的仓库,营
业规模得到扩大。1985年末,第二百货商店共有职工104名,固定资产25万元,流动资金46.
4万元,自有资金3.2万元。商品销售额300.3万元,费用率5.9%,人均劳效3万元,资金周转
6.3次,实现利润6.5万元,上缴税金10.8万元。
龙镇第一百货商店:建于1971年1月,位于龙镇中心路道北。1985年末,共有职工59名,
营业面积570平方米,仓库面积400平方米,固定资产7.2万元,流动资金37.1万元,自有资金
3.7万元。经营服装、鞋帽、针织品、五金交电、百货、副食品等,经营商品4000余种。年销
售额173.1万元,费用率6.1%,人均劳效3万元,资金周转4.76次,实现利润2.4万元,上缴税
金5.5万元。
龙镇第二百货商店:位于龙镇火车站前十字街西北拐角处,其前身是龙镇旅饭店,1981
年10月县百货公司接收后,改建为龙镇第二百货商店。1982年实现商品销售额达197.3万元。
1985年末全店共有职工47名,营业面积400平方米,仓库面积150平方米。固定资产2万元,流
动资金21万元,自有资金2.2万元。年商品销售额153万元,费用率5.3%,人均劳效3.4万元,
资金周转4.88次,实现利润4.2万元,上缴税金4.8万元。
德都五金交电批发站:前身系百货公司工器站,1963年业务划归煤建公司,1965年经营
业务从煤建公司划出,成立五金交电批发站。1984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实行公司坐店,批
发业务与零售合并,组成5个部。实行一级管理,二级核算,条块结合承包经营管理体制。1
985年6月批发与零售业务分开,实行公司坐站的承包制。1985年末全站有职工47人,固定资
产26.7万元,自有资金3万元,仓库面积1600平方米,院内场地面积6274平方米,年商品销售
额311.1万元,费用率10.91%,资金周转1.61次,实现利润0.9万元,上缴税金2.65万元。19
84~1985年,连续两年被省商业厅授予“四好仓库”称号。
龙镇五金交电批发站:1964年,五金交电批发业务设在龙镇煤建站内,1965年划出建立
龙镇五金交电批发站。位于龙镇火车站东南道北,1985年末有职工23人,固定资金9.2万元,
自有流动资金2.1万元。院内场地面积1998平方米,仓库面积500平方米。年商品销售额125.
6万元,费用率11.1%。1985年被黑河地区授予“四好仓库”称号。
德都五金交电商店:1964年县煤建公司成立工器门市部,经营五金交电类商品,1965年
8月,划归五金交电公司,组建五金交电商店,主要经营五金交电、化工等商品。1985年末全
店有职工48人,自有资金3.25万元,固定资金5.6万元,营业面积617平方米。年商品销售额
175万元,费用率4.59%,劳动效率3.7万元,资金周转7.8次,实现利润3.1万元,上缴税金5
.5万元。1985年获省商业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德都糖酒批发站:其前身系烟酒专卖局所属的烟酒推销部。1958年与食品公司合并后,
改称副食品批发站。1963年9月改为县糖业烟酒公司下设的批发站。1985年末有职工42名,固
定资产30.3万元,自有流动资金3.4万元,营业面积200平方米,仓库面积1840平方米,年商
品销售额318万元,费用率9.02%,劳效7.6万元,资金周转2.8次,实现利润5万元。
龙镇糖酒批发站:1956年建立龙镇烟酒批发部,1958年烟酒批发站与食品批发商店合并
,改为龙镇副食品批发站,1964年改称龙镇糖业烟酒批发部。1983年初,烟草类商品批发业
务划出后,改为现名。1985年末有职工26名,自有流动资金2.3万元,固定资产7.9万元。仓
库面积700平方米,营业面积253平方米。年商品销售额325万元,劳动效率8.7万元,资金周
转3次,实现利润2万元。
青山石油商店:建于1965年,油区面积1500平方米,担负着10个乡及城镇企事业单位的
石油供应业务。1985年末有职工59人,自有流动资金9.9万元,固定资产75.2万元,油槽车8
台,营业面积740平方米,储油容器310立方米,年商品销售额390.6万元,销售石油7227吨。
费用率11.49%,人均劳效0.2万元,资金周转11.69次,实现利润9.6万元。
龙镇石油站:1964年,在龙镇五金交电批发站内设立石油类商品经营业务,1965年划出
成立龙镇石油站。该站担负着3个乡镇、5个林场、13个部队单位的石油供应及黑河、孙吴、
逊克等3县(市)的石油中转任务。1985年末有职工43名,自有流动资金5.8万元,固定资产38
.3万元,仓库面积200平方米,营业面积310平方米,储油容器2370立方米,年销售额271万元
,销售石油5737吨,为北3县中转石油1159吨,费用率6.93%,劳效6.6万元,资金周转4.2次
,实现利润14.2万元。1979年、1980年、1985年连续三年获省商业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龙镇石油站油库为省商业系统“先进库”。
德都医药批发站:1964年建立医药商店、批发、零售兼营。1968年10月中西药经营业务
合并后,实行公司坐店,开展三级批发业务。1984年12月组建为医药批发站,独立核算。19
85年末全站有职工25人,固定资产8.9万元,流动资金70万元。年销售额175.2万元,费用7.
7万元,人均劳效7万元,资金周转3.3次,实现利润1.5万元。
贸易商场:1981年10建立,是县副食品公司下设的蔬菜调料副食品商店。营业面积1100
平方米。1985年末有职工94人。主要经营烟酒、糖茶、糕点、食品、蔬菜、调料等副食品;
兼营纺织品、服装、鞋帽、日用百货、五金交电等商品,经营商品达4500种,年销售额180万
元,实现利润3万元。
供销网点
龙镇土产站:建于1963年10月,其前身系龙镇地区综合批发站。主要经营林木产品、粮
油、蜂王浆、、蜂蜜等农副土特品种。1978年~1981年开展麦秸经营业务,共收购麦秸7600
吨,收购额112.4万元。1983~1985年经营杂木杆、小径木共3320平方米,销售额达143万元
;收购蜂王浆9340斤,收购额79.3万元。1984~1985年经营大豆468.6万斤,金额178万元;
油菜籽250吨,收购额20.5万元;收购亚麻30吨。1985年末共有职工36人,仓库面积2800平方
米,机动运输车4台,年收购额266.2万元,实现利润4.4万元。
龙镇生产资料站:建于1963年10月,1985年有职工24人,仓库面积2720平方米,机动运
输车2台。经营化肥、农药、小农具、日杂、家具、陶瓷、家用电器等商品1000种。年商品销
售额250万元,实现利润4.5万元。
城关供销社:建于1948年,原名勤俭供销社,1950年12月群众合作社并入后改为城郊供
销社,1955年11月职工合作社并入,1984年随乡政府名称变更改为现名。1980年后,随着农
村小型拖拉机的增多,城关供销社经营农机配件近千种。1974年收购额5.9万元,销售额26万
元。1985年末有职工26人,营业面积320平方米,仓库面积185平方米;收购额4.5万元,销售
额62万元。
双泉供销社:1949年建社,前身是宝泉供销社,1973年由宝泉村搬迁至双泉乡政府所在
地,下设三合、一心、青石、东兴等5个供销部,3个代购店,门市部、收购站各1个。1984年
将龙泉供销部划归五大连池市。1985年末有职工26人,营业面积400平方米,仓库面积300平
方米。年收购额4.2万元,销售额53万元。该社1956年、1957年被授予省供销系统“先进单位
”称号。
建设供销社:1949年建社,其前身系中心供销社。1985年有职工35人,下设门市部、收
购站、代销店各1个,供销部5个。营业面积380平方米,仓库面积330平方米,年收购额19万
元,销售额47万元。
团结供销社:1951年建社,其前身系永安供销社。1985年有职工40人,下设供销部6个,
门市部、收购站各1个。营业面积360平方米,仓库面积800平方米。年收购额23万元,销售额
141万元。该社在改革经营管理和建设物质与精神文明方面成绩突出,1981~1985年连续4年
被评为省、县“先进单位”。
和平供销社:1951年建社,前身是解放供销社。1985年有职工35人,营业面积380平方米
,仓库面积800平方米,下设供销部3个,门市部、收购站各1个。年收购额3.1万元,销售额
91万元。
四平供销社:1949年建社,其前身系和平供销社的分销店,1967年组建四平供销社。19
85年有职工27人,营业面积380平方米,仓库面积676平方米,下设门市部、收购部各1个,供
销部3个,代销店4个。年收购额6.8万元,销售额57万元。
太平供销社:1951年建社。1985年有职工40人,下设供销部5个,门市部、收购站各1个
。营业面积300平方米,仓库面积800平方米。年收购额2万元,销售额116万元。1971~1975
连续5年被评为省、地供销系统“先进单位”。
新发供销社:1951年建社,前身系永新供销社。1985年末,该社下设供销部5个,门市部
、收购站、代销店各1个;共有职工34人,营业面积360平方米,仓库面积900平方米;年收购
额14万元,销售额68万元。
兴隆供销社:1951年建社,其前身系大房供销社。1985年末下设门市部、收购站各1个,
供销部4个,代销店3个,油坊1个;共有职工25人,营业面积280平方米,仓库面积410平方米
;年收购额2.9万元,销售额26万元。
龙镇供销社:1951年建社,1982年兴安供销社并入该社。1985年有职工62人,营业面积
480平方米,仓库面积760平方米;下设讷谟尔乡供销分社1处,莲花乡、兴安乡供销社2处,
门市部、供销部、收购站各1处,代销店17处,是全县最大的基层供销社;年收购额21万元,
销售额151万元。该社1979~1981年被评为省、地“红旗单位”。1985年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
“三三五五”的要求,即:利润实现3%,人均劳效达到3万元;费用占销售额5%,资金周转实
现5次。
朝阳供销社:1971年建社,其前身系县种畜场服务站。该社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
1985年末有职工24人,下设供销部4个,代购店6个,门市部、收购站各1个,营业面积250平
方米,仓库面积384平方米;年收购额28万元,销售额62万元。该社充分利用山产、土特的资
源优势,组织农民采集榛子、蘑菇、木耳、野生皮张、山野菜等土特产品,积极为山区广大
农民增加收入,为外贸出口提供货源。1985年仅蕨菜一项,全乡农民户均收入516元。
集体网点
联营百货商店:建于1982年7月,位于青山镇中央大街西部路北。主营日用百货、兼营食
杂,商品种类达1500个品种。营业面积200平方米,1984年末有职工40人,固定资产3000元,
年商品销售额37.5万元,上缴税金0.5万元,该店于1985年6月调整转业。
龙哈汽车配件商店:建于1985年1月,位于龙镇百货商店原处。主营各型汽车零配件,品
种达2000余种,营业面积100平方米。1985年从业人员24人,年销售额27万元,实现利润200
0元;上缴税金8000元。
德都光明五金交电化工商店:建于1981年6月,位于德都饭庄北侧。主要经营五金交电、
化工商品,品种达1100种。1985年有从业人员25人,营业面积150平方米,固定资产1.9万元
,流动资金8.8万元。年销售额41.4万元,实现利润100元,上缴税金1.3万元。
龙镇烟酒副食品商店:建于1979年10月。位于龙镇百货一店东侧,经营烟、酒、糖、茶
等商品450种;下设网点2处,营业面积200平方米。1985年末有从业人员26人,固定资产100
0元,流动资金10.2万元,自有资金3000元,年销售额23.2万元,实现利润400元,上缴税金
8000元。
德都青年医药商店:建于1979年11月,位于青山镇一道街东部路北。主营中西药材,兼
营食杂,经营商品1000余种。营业面积150平方米,仓库面积40平方米。1985年末有从业人员
30人,年销售额25.6万元,实现利润1000元,上缴税金6000元,1983年被评为黑河地区商业
系统“先进单位”。
振兴合作商店:其前身系1956年组建的食品合作商店。1985年末有从业人员53人,营业
面积435平方米;有固定资产6.6万元,自有资金7.5万元,流动资金12.1万元;主营日用百货
、烟酒、调料、干鲜果品,兼营生产资料,经营品种1500种;年销售额81.7万元,实现利润
5000元,上缴税金2.5万元。
贸易商场鞋帽、五金部:建于1981年12月。主营鞋帽,兼营五金、交电商品,经营商品
500种。1985年有从业人员20人,流动资金5.4万元,自有资金1.5万元,年销售额22.3万元。
实现利润1000元,上缴税金7000元。
黎明食杂商店:建于1979年。位于县客运站路北,经营糕点、糖果、食杂、小百货等商
品1100种,营业面积200平方米。1985年有从业人员45名,流动资金1.5万元,自有资金7000
元;年销售额30.4万元。实现利润3000元,上缴税金1万元。该店1983年被评为黑河地区商业
系统“集体企业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