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粮食销售

第二节 粮食销售


民国年间,地主、富农占有较多的土地,他们将剥削来的大量剩余粮食,通过小斗出,
大斗入的手段卖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粮贩奸商则低价买,高价卖,囤积居奇,盘剥缺粮农
民和非农业居民。1930年(民国19年),德都镇有吴家磨坊、云家磨坊、许家磨坊、永顺泉油
坊、崔恩油坊、德兴油坊等10多家私人粮油加工作坊,这些作坊是边加工边销售。还有两家
面粉铺贩卖成品粮。
1935年(伪康德2年),经营粮油的私人粮栈有:和顺长烧锅、和顺长分店、德元店、杨家
店、刘泗水店、齐家店、崔三油坊等。由于日伪统治者横征暴敛,强迫农民交“出荷粮”,
农民生产的粮食大都被搜刮一空,所以,这些私人粮栈也经常无粮缺货,经营量很小。1940
年(伪康德7年),日伪统治者开始实行粮谷配给,明令规定:中国人不准吃大米、白面等细粮
,只准吃粗粮、橡子面和“三合面”,违者以经济犯论处。
1945年,德都解放后,民主政府接收了伪满遗留的粮栈和油坊,经改造组成由政府掌管
的公营粮栈。并多次发布文告鼓励农民卖粮,以满足艰难时期的军需民用。1950年,县内成
立粮食小卖部,经营特制面粉、号粉、建设粉、豆油、食盐等品种,后又增加了大米和粗成
品粮。从1954年起,对城镇居民实行按人归户计算,凭证定量供应粮油的办法。至1985年仍
沿用此法,但工种、定级、定量等项目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使粮油供应标准日趋合理。
历年来,对婚姻、出生、死亡、分居、并居、迁入等居民口粮变化情况,在其办理户口
手续的同时,一块办理粮食增减转移手续。工种变动和儿童年龄的增长,应调整粮食定量标
准的,随时按新的工种、年龄调整定量和标准。对工业、手工业、食品业、副业、酿造业的
粮油供应,实行按户、按计划供应,发给工商行业用粮凭证,按购粮数逐月结算。
1954年,根据国家统购统销的政策,县内对城镇居民口粮开始有计划地供应。根据居民
的劳动差别、年龄大小等条件,将供应标准分为9个等别,每个等别里又规定了最低与最高标
准。对居民口粮实行分等定量供应,发了“购粮证”与“豆油供应证”。工商业按户定量,
牲畜饲料用粮分类定量,均发给“供应凭证”,实行“按人定量,按户计算,凭票供应”的
供应原则。居民依照定量标准所得的口粮如有节余,可以转让、赠送、储存及相互调剂。本
年供应人口为1.35万人,年销粮食414万斤,销售豆油28万斤,食盐79万斤。同时在青山镇设
一粮食供应部,负责城镇居民的口粮供应工作。1955年,全县城镇居民发放“豆油供应证”
,对居民的食油凭票供应。1956年5月,开始对农村社员试行以粮兑换粮票的办法。以粮兑换
粮票,须持乡政府证明信到国家粮库兑换。“全国通用粮票”和“黑龙江省地方粮票”均为
无价票证,只作定量购买粮油及熟食之凭证。同年7月换发城镇居民“购粮证”,对缺粮人口
一般每人每月补助1.5~2市斤。面粉、大米等细粮按口粮比例定量供应。1958年,在龙镇粮
库内增设一粮油供应部,负责龙镇地区非农业人口的粮油供应工作。年末全县粮食供应人口
1.5万人。
1960年,农业受灾减产,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县内调整了非农业人口粮食供应标准
。特重体力劳动者划3个等级,月口粮分别为48、46、42斤;重体力劳动者划3个等级,月口
粮分别为39、36、33斤,轻体力劳动者划4个等级,月口粮分别为33、29、27、26斤;脑力劳
动者划3分等级,月口粮分别为26、25.5、25斤;一般居民划2个等级,月口粮为25,24.5斤
。1964年,为加强粮食供应工作,将供应与管理分开,设青山镇一、二粮店,龙镇、二龙山
等4个粮食供应店,成立青山镇粮食供应管理处。全县供应人口为20612人,年销售粮食1014
万斤,豆油23万斤,食盐110万斤。1967年2月起,废除“食油购买证”,城镇居民和农村非
农业人口的食油一律改为粮证供应。本年度供应人口为27258人,平均每人每月粮食定量25斤
。1978年,供应人口增加到62668人,平均每人每月定量26.2斤。年销售粮食3474万斤,销售
食用植物油62.2万斤。同年,成立农村粮食管理处,负责农村的农业非农业人口粮食供应的
管理工作。1979年,居民购粮实行粮本3联单,每年4月份更换一次粮本,并成立了粮店,开
始了议价销售粮油业务。
1980年,全县城乡粮店以前店后厂形式开展熟食加工业务。增设早餐小吃部,粮店既卖
生又卖熟,方便了群众生活。1981年,各粮店为充分发挥粮食部门是“四化建设”后勤部的
职能作用,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普遍实行早开门、晚关门、中午不闭店的制度,并给军
烈属、困难户、病弱妇儒、五保户老人送粮到家,受到群众的好评。同年10月,经黑河行署
粮食局批准,城镇居民口粮恢复到27斤,10周岁儿童恢复到26斤,11周岁以上为居民定量标
准。1983年,为进一步搞好企业改革,改善经营管理方法,粮食局对所属各粮库、处、店实
行了销售包干的经营责任制。本年供应人口71922人,月供应总量205万斤,平均每人每月定
量28.5斤。1985年撤销青山镇和龙镇粮食供应管理处,成立县粮油供应公司,下属粮店实行
独立核算。全县供应人口70724人,月供应总量202万斤,平均每人每月定量28.6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