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粮食储存

第三节 粮食储存


1946年,县内仅有一处粮栈,栈内有一栋面积为120平方米的简易木板仓,14个容量为8
0吨的小型土圆仓。大部分粮食不能入仓,只好采取席、茓做囤或露天储存。工人做囤要搭5
~7米跳板,每节跳板长6米,厚7~8厘米,距地面5~6米高,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很不安
全。这个时期保管人员新、文化低、管理水平差。全靠耳听、鼻闻、手摸、脚踏等原始方式
观察粮食的发霉变异情况。当时,对粮食的储存保管,主要是利用倒扬的方式降温。据1949
年6月档案资料记载:“一年谷子倒扬5遍,小米7遍,其它粮食倒扬3遍。”当时由于缺乏粮
食保管经验和科学管理知识,主要采用常倒扬的方式来避免粮食升温变质。这种方法造成粮
食因常倒扬使暖空气侵入而致粮温升高,少倒扬粮温反而低的状况。1950年开始使用铁棍式
检温探子,50年代中期采取摄氏寒署表侧温,各类粮食的保存温度是:小麦16℃,大豆17℃
,谷子17.5℃、小米18℃。1953年前,收购的玉米量很大,水份一般都在20个左右,最高的
达28个水份,储存难度较大。主要因为玉米脱粒,均采用马拉石头磙子压的方法,玉米粒中
混有马粪,容易发热烧堆。粮食职工称玉米为“黄老虎”。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都要对玉米
进行晾晒降水,风干保管。
1962年,国家粮食部确定了“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保管方针,1963年又颁布了《储
粮虫、霉、鼠、雀害防治办法》、《四无粮仓鉴定评比规定》等文件,使本县粮食储存工作
有了一定遵循。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粮食保管制度,对保管、化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
了粮食保管队伍的素质。各粮库设有“三级”粮食检查小组,定期巡回检查粮温粮情;保管
员每天按时检查粮温,并做好天气、温度、湿度、风向记录,及时消除坏粮隐患。1964年~
1965年,由于秋雨多,入库的粮食的水分普遍高于往年,又因粮食入库时间集中,库存大,
品种多,质量不一,潮粮晾晒任务很重,两年均晾晒粮千吨以上。从每年的2月24日铺地,至
4月15日结束。对潮粮晾晒主要采取铺地厚度1~1.5寸,“三齿木耙搂粮,勤翻高扬,迎风向
阳打垄,垄随风向”的方法。1966~1976年建造了一些砖木结构的矮式房仓。其中较具规模
的有:1966年建有青山粮库500平方米成品库,500平方米原粮仓;龙镇粮库建3栋共2200平方
米房式仓。1968年青山粮库建5栋共6000平方米房式仓。1969年龙镇粮库建2栋共2000平方米
的房式仓。1970年青山粮库建5栋共3000平方米的房式仓。二龙山粮库建1栋600平方米的房式
仓。1973年的龙镇粮库建1栋600平方米成品库,和平粮库建1栋1200平方米房式仓。1976年,
青山粮库建3000平方米的房式仓,二龙山粮库建180平方米的房式仓,朝阳粮库建600平方米
的房式仓。此外,1969年各地粮食部门都大量地修筑土圆仓。全县各粮库共修建土圆仓183个
,总容量为37070吨。农村各社队修建土圆仓1000个,这些粮库和农村修建的土圆仓,耐久性
差,大部分因雨淋、风化而报废,现在仍应用的所剩无几。
1975年,为了预防“地甲病”,全县各粮库开始往食盐里加碘。最初用喷雾器、水嘴壶
加碘。1976年,开始用浇灌机加碘。青山粮库的食盐加碘工作开展较好,多年来,受到黑河
行署和黑龙江省粮食局的表彰。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5年,本县又新建9栋乙型粮仓,8对砖筒粮仓(又称
千吨仓),2栋15×52型房式仓,3栋盐库和1个油库。同时,粮食保管储存的规章制度也得到
了进一步的完善,建立健全了保管员岗位责任制、三级检查制、库内库外清扫制、作业标准
制、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技术操作规程,保管员天天检查、定期互查与三级检查相结合等
粮食保管储存责任制度。同时,每年对保化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使保化人员素质
得到较大提高。1985年末,全县粮食系统共有保管员89人,其中30人参加了中级培训。有防
治化验员26人,助理检验师2人,检质技术化验员15人。这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保化队伍
,对高质量储粮、保粮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1985年全县6个粮库全部达到“四无”标准,
其中和平粮库1976~1985年一直保持着黑龙江省“四无粮库”先进单位称号。
建国后至50年代末,本县粮油的装卸、晾晒、出入仓等工作,完全靠人工搬运。工人作
业所利用的只有大筛和跳板。1965年,龙镇粮库购进10米长输送机20台,青山粮库购进2台,
这是本县引进最早的粮仓机械。同年,龙镇粮库又购进30吨地中衡1台。1966年,青山粮库购
入20吨地中衡1台,烘干机1台,龙镇粮库购进15米长输送机15台。1969年,青山粮库职工袁
贵江自行设计流筛式烘干塔1座。1974年和平粮库购入输送机7台。1975年青山粮库购进30吨
地中衡1台,扒谷机1台。1976年,袁贵江设计出21米长弯脖输送机,是省内最长的一种输送
机,使用效果较好。还自制出10米长输送机2台,出仓机2台,食盐加碘机1台。1978年,龙镇
粮库自制提升机6台,10米长出仓机4台,双斗秤3台;二龙山粮库购入15米长输送机3台,10
米长输送机13台。1979年。青山粮库建提升塔1座,自制提升机1台。1980年,二龙山粮库购
入19米长输送机4台,1982年。龙镇粮库购进15米长输送机5台,轨道牵引机1台。1983年二龙
山、和平粮库各购入30吨地中衡1台。
截止1985年末,全县实现机械化的粮库有3个,6个粮库有输送设备96台(件),清理设备
8台(件),称重设备50台(件),机动车辆23台,其它粮仓设备96台(件)。全年总作业量53981
0吨,其中机械作业280025吨,机械作业万斤平均占用劳力0.51工日,人工作业万斤平均占劳
力0.72工日;机械作业万斤平均费用1.68元,人工作业万斤平均费用3.14元。
附:粮库简介
青山粮库
1949年10月,县政府在接收伪满时期私营三泰粮栈的基础上建起德都县粮食转运栈。后
改为县贸易公司粮栈,有职工40人,占地总面积52030平方米。1950年改为粮食公司,1952年
改为粮谷储运公司,1955年定名为青山粮库。该粮库设在青山镇西部,离铁路线较远,调运
在二龙山粮库中转。1985年粮库占地面积19.57万平方米,仓库面积12225平方米,仓容3021
0吨。储粮场面积73870平方米,其中水泥晒台20180平方米。总经营量81630吨,最小储存能
力94500吨。万斤费用88.19元,现有职工221人,全员劳动效率为345吨。主要机械设备有:
储运机械7台(件),30吨地中衡2台,地上衡1台,1~5吨自动秤3台,机动车辆3台,其他粮仓
机械22台(件)。现有固定财产总值108万元。担负7个乡,13138户农民的粮食收购任务。
龙镇粮库:
建于1958年8月,设在龙镇火车站西侧。库内有铁路专用线两条,总长1429延长米,内燃
牵引机头1台。全库占地总面积22.34万平方米。砖瓦结构仓库面积为15870平方米,仓容901
40吨。储粮场面积171474平方米,其中水泥晒台2.1万平方米,货场127036平方米。担负境内
8个国营农场、8个部队农场、两个乡(镇)的粮食接收工作,并负责朝阳粮库、黑河市、孙吴
县、逊克县粮油盐的中转任务。总经营量142430吨,最大储存能力99910吨,中转量为74490
吨,万斤费用105.90元。1985年有职工276人,全员劳动生产率505吨。主要机械设备有:储
运机械43台(件),机动车辆131台,30吨地中衡3台,机械自动秤1台,其他称重设备9台,装
车塔5座,提升机7台,装车机3台,碘盐机3台,自有发电能力120瓩。基本上实现了仓储机械
化。现有固定财产513万元。是黑龙江省10大粮库之一,占全省中转库的第6位。
二龙山粮库:
建于1964年5月,位于二龙山火车站南侧。库内有一条730米铁路专用线,专用线两侧建
有1500平方米水泥货台,道线仓容1.1万吨,备载棚容量420吨。货场面积25683平方米。该库
是青山、和平、团结3个粮库的中转库,同时也接收附近农场和部分农户交售的任务粮。粮库
占地总面积114543平方米;其中仓库面积8371平方米。仓库容量17750吨;储粮场地34923平
方米,其中水泥晒台7740平方米。1985年有职工146人,年经营量72875吨,全员劳动生产率
660吨。万斤费用73.70元。主要机械设备有:输送机19台,拖拉机1台,30吨地中衡2台,出
仓机2台,固定输送线两条:机动车4台。固定资产总值170万元。该库已实现电阻检温,正向
仓储机械化、电器化方向发展。197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粮食系统“红旗单位”。
朝阳粮库
建于1976年7月,库址位于朝阳乡政府所在地朝阳村。全库占地总面积6.3万平方米,储
场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水泥晒台1050平方米。该库担负朝阳乡3600户农民的粮食接收和9
52人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任务。1985年末有职工18人,总经营量5740吨,平均储存量1145
吨。全员劳效320吨,万斤费用64.94元。现有粮仓面积1000平方米,仓容650吨。有75瓩发电
机组1台,供场内作业和照明用电。主要机械设备有:输送机1台,汽车1台,30吨地中衡1台
,固定财产总值21万元。1983年~1985年连续3年被评为县级“四无”粮库。
和平粮库:
建于1969年6月,位于和平镇西南角,是一个中型库。负责和平镇、太平乡的粮食收购任
务,也负责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任务。1985年,全库占地总面积10.7万平方米,其中有晒
场3.96万平方米,水泥晒台2.1万平方米。粮仓面积4765平方米,仓容1.48万吨。有职工69人
,年经营量28190吨,年储量18875吨,全员劳效1120吨,万斤费用43.70元。主要机械设备有
:输送机7台,出仓机4台,15~30吨地中衡2台,1~5吨自动秤4台,手扶拖拉机2台,汽车3
台,固定财产总值123万元。1976~1985年,连年均被评为省先进企业和“红旗单位”。
团结粮库:
建于1984年,库址居县城西北25公里处。粮库占地总面积5.04万平方米,场内有晒粮场
4.2万平方米,其中水泥晒场4920平方米。建有一栋825平方米的S型仓库,容量500万斤。最
高库存1301万斤。现有职工17人,担负着团结乡、五大连池市的粮食收购任务。年收购量14
20万斤,经营量2435万斤。万斤费用33.30元,全员劳效143万斤。主要机械设备有:输送机
2台,15吨地中衡1台,0.5~2吨自动秤1台,汽车1台,拖拉机1台,固定财产总值56.3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