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党员

第二节 党员


1946年3月,县工委本着“在斗争中发现,个别考察,秘密发展”的原则,在建立区、村
政权和组建地方武装的过程中,首批秘密发展了魏毓令、张洪奎、李明录、李春、朴向奎、
赵秉贤等10余名党员。在开展“反奸除霸”、“清算土地”和1947年进行的“砍大树、挖财
宝”斗争中,又秘密吸收了一大批立场坚定,有觉悟的贫苦农民参加党的组织。1947年7月,
全县党员已增加到434名。1947年秋~1948春,县委率领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进行了轰轰烈
烈的土改运动。在彻底摧毁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加快了建党的步伐。1948年8月,县委根据省
委关于公开建党的指示,“采取个人报名,群众评议,支部通过,上级批准”的方法在大部
分具备公开建党条件的村屯,开始成批地发展党员。这样不但党员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通
过整、建党,明显提高了党员质量。在努力生产、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中,一批先进
分子被吸收到党内。1949年、全县已有党员913名。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党组织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一批又一批优秀分子进入党内。发展和壮大了党
的队伍。1956年,全县有党员2607名,到1965年增加到3292名。1966~1970年“文化大革命
”前期,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党员发展工作基本停滞。1971年后,党的组织建设及党员发
展工作逐步恢复。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党的组织建设工作走向正轨。1985年,全县有
共产党员5015名,其中女党员724名,少数民族党员62名。党员分布在全县各条战线,其中农
林水系统2005名,文教卫生720名,党员中知识分子党员占了相当比例。党员队伍得到了壮大
,素质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县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了充
分体现。(党员情况见571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