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职工团体

第四节 职工团体


一、工会组织
1947年9月,经中共德都县工委批准,在城区成立了“工人建国联合会”,有会员60多人
,不久发展到300多人。1949年4月成立德都县职工总会,同年11月改为总工会。1950年,全
县有食品、店员、文教、手工业4个联合会,共有会员395人。1954年5月23日,县总工会改称
县工会联合会。1958年9月,德都并入北安,德都县工会联合会被撤销,在原德都县辖区设青
山地区工作委员会。1963年9月复县后,德都县总工会随之恢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总工会被造反派“砸烂”,各级工会组织全部停止工作。
1973年5月,重新组建了德都县总工会,工作分为组织、宣传、生产、生活、财务5个方面,
基本上恢复工会的正常工作。1979年全县有187个基层工会,有会员11000人。1983年县总工
会内设组织部、宣传部、生产部、生活部和办公室。另外还有工人文化宫、职工业余学校和
退休管理委员会等附属机构。全县共有187个基层工会,有会员10100人。
二、主要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 1949年,县工会为引导工人群众克服雇佣思想,正确认识自己的使命,
发挥生产积极性,举行各种报告会、演讲会,向工人讲解“工人运动史”、“中国革命斗争
史”等,使广大工人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1950年,县工会对全县职工进行了“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教育。激起了广大职工的爱国热情,迅速掀起了订立《爱国公约》和捐献、优
抚活动。全县21个基层工会共捐款2377元,粮食工会会员为军属打柴800多捆。为支援抗美援
朝,全县各级工会都开展起“增产节约”运动。
60年代初期,各级工会在广大职工、家属中开展了学习《毛泽东选集》活动和社会主义
教育运动。1964年全县有175个毛泽东著作学习小组,84名辅导员;有1742名职工参加学习。
同时,各级工会还 开展了向雷锋、宋恩珍、王杰、焦裕禄等英雄人物学习活动。通过学习,
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毛泽东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雷锋的共产主义精
神,激励着无数的人勤奋工作,无私奉献。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会组织瘫痪。1973年工会恢复后,由于“左”倾思想干扰,
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一些青年职工劳动纪律松懈,无政府主义严
重,工作不负责任,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损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走向正轨。1982年,在职工中进行
了“形势和任务”教育、“社会主义主人翁”教育、“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民主与法
制”教育、“道德与理想”教育。全县万余名职工在3~4月份突击清扫街道垃圾,美化庭院
和公共场所环境。1983年,各级工会在抓好“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开展了创文明工厂
、文明商店、文明学校、文明班组、五好家庭、五好职工活动。涌现出文明单位45个,五好
家庭4200个,职工做好人好事3000多人次。有舍身救儿童的县木器厂工会副主席朱义;有奋
勇抢救国家财产的引龙河邮电支局职工赵福远;有见义勇为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油米厂工人
金连海。1984~1985年,县总工会组织全县职工开展了“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各级工会组
织职工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科学社会主义常识》、《中国工人阶级》等政治理论书籍
。全县有读书自学小组380个,参加学习人数3612人。
职工业余教育 1950年3月,德都县成立县职工业余学校,招收学员121人。职工业余学
校以学文化为主,兼学时事政治和工会业务。1952年,开办了一期速成识字法试点班,参加
学习的34名学员仅用210学时就学了2000个汉字,能读《黑龙江日报》和写一般的书信了。1
956~1957年,县职工业余教育有了一定发展,先后办起了5个高小班,5个初中班,2个扫盲
班。1963年德都县复县后,重新建起职工业余学校,开设10个班,有499名学员。1964年,县
内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结合生产、统一安排、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指示精神,增设了建
筑、珠算和毛主席著作等学习班。有班级16个,学员676人,形成了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
的职工教育系统。
十年动乱期间,职工学校被关闭,校舍变成药材公司的仓库。
粉碎“四人帮”以后,职工业余教育得以恢复。1978年县工会专设了职工业余教育办公
室,各系统也成立了相应机构。1979年全县各系统或基层单位办起18所职工业余学校,开设
了文化、理论、外语、机械、制图、汽车修理、印刷技术等126个专业班,有学员4062人。1
983年,德都县职工业余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适应“四化”建设需要进行了职工
“双补”(补初中、高中文化课)工作。对职工中1968~1978年期间毕业的初、高中生分期分
批地进行了文化补习。到1985年末,有3204人补到了实际的初、高中文化程度,领到了文化
学习合格证。
开展劳动竞赛 1949年,县工会贯彻“以生产为中心”的工运方针,组织全县工人群众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竞赛。1950年,开展创造新记录活动,粮食公司制油厂提高生产率20
%。1953年,县工会进一步发动爱国主义增产节约运动,激发了职工群众的爱国热情,一批生
产建设上的能工巧匠脱颖而出。如:粮食公司技师张兴汉把面积大且又费原料的瓦斯罐重新
改装以劣质煤代木炭烧瓦斯,每年给国家节约6400多元;建筑工会孙起龙在北黑公路德都公
路桥梁修建中,发明了“方丈安装活尺”和“水下接桩活尺”新技术,为公路建设事业做出
了贡献。同年,全县职工群众提出合理化建议88件,被有关部门采纳63件,为国家创造财富
10300元。1956年,县内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把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推向高潮。根据多、快、
好、省的原则,一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新产品试制、企业管理等先进经验得到广泛推广
。全年共推广先进经验37件,采纳合理化建议274项。年底,涌现出各级先进工作者200多名
,工业和商业均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1964年,县内开展了比学赶帮“五好竞赛”活动,以实现“五好”为目的,开展“对口
赛”、“对手赛”、“一帮一、一对红,互相帮、共同红”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全县评
出“五好”职工174名,“五好”班组26个,“五好”企业10个。1973年,县内开展了工业学
大庆,支援农业等劳动竞赛。
1978年,各系统工会组织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主要内容是“优质、高产、低耗、提前
完成工作任务等活动”。1983年,各级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以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为内容
的为“四化立功”竞赛。各行各业按照自身特点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竞赛活动。工交企业开展
了质量升级、高效生产、节约挖潜的小指标百分赛;交通部门开展了创全优道班竞赛;商业
、金融部门开展了创“双龙”、“双佳”竞赛;文教、卫生系统开展了“为人师表”、“医
德医风好”竞赛。劳动竞赛加速了全县各企业改革前进的步伐,和平粮库等企业多次成为省
、地先进企业单位。1985年,县内各系统以扭转经营亏损为目标,广泛开展了“对指标、找
差距、长志气、学先进”的竞赛活动。
积极支援农业 县工会成立以来,一直把支援农业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农村人民公
社化以后,通过厂社挂勾,为农村培养了大批农机技术人员,县农机厂每年都为农村代培一
批农机修理人员。1964年,通过贯彻全国总工会关于“县镇工会工作以支援农业为中心”的
工作方针,各条战线都开展了以支援农业生产为中心的比、学、赶、帮、超运动。同年冬,
为解决农村木犁短缺问题,县社生产资料站经理历万年领着工人7次上山寻找货源,冒着零下
40度的严寒,从朝阳山、焦得布山采回600多根上等犁辕,用汽车运回,送到农民手中。197
0年后,县内各系统进一步扩大了支农规模,各种支农服务队纷纷奔赴农村。1973年~1979年
,各级工会共派出支农服务队160个,修理农机具3.6万件,“小六机”6200台次,出支农劳
动日13万个,城粪下乡4万吨。1988年,粮食系统在团结乡建起粮库1座,解决了附近20多个
村屯的送粮难问题。县食品公司在各乡所在地建起食品收购站,解决农民卖猪难问题。
文体活动 1952年,县工会购置1000册图书,办起图书馆,图书储藏年年增加。1954年
,县工会成立了职工业余剧团,成功地演出了《春风吹到诺敏河》等大型话剧,深受群众欢
迎。1956年9月27日~29日,举办了全县首届职工文艺汇演,基层工会的30个代表团、300多
人参加了演出。1964年10月1日,县内有500多职工参加了大唱革命歌曲演出活动。进入80年
代,随着党的“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和职工队伍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县工会协同有关单
位每年都举办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各基层工会每年都组织职工进行
春季野游、节日游艺等活动。
50年代,各级工会组织的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均
先后购置了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设备。1953年,店员职工篮球队还出席了省体育运动大会
。1980年以后,县工会每年均配合有关部门举行全县性体育比赛,通过比赛涌现出一批开展
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如物资局常年坚持各项体育活动的职工占85%。邮电局工
会组织起一支16人的业余体育训练队,进行系统训练,通过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职工身
体素质普遍提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职工福利工作 1951年,德都县国营企业单位开展了职工劳动保险登记。没有实行劳保
的单位,也按工资比例从行政经费中提取职工医药费,做为医疗和女职工生育补助费。全县
共支出职工医疗补助费527万元(旧人民币)。1952~1953年,县内从福利费中提取一部分资金
对困难职工进行补助,补助面达职工总数的20%。60年代初,职工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各级
工会更注重了困难职工的救济工作。1964年,全县补助困难职工1870人次,补助金额40330元
,棉布42000尺,棉花750斤,秋衣4080件。1983年,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工作转向贷款扶贫。
工会帮助贷款,扶持困难职工因地制宜,创办家庭副业,全县有3531户职工办起了家庭副业
。同年,全县117个单位恢复了劳动保险制度。1985年,全县职工养貉共贷款6万余元,通过
养貉脱贫的职工215户。
1979年,县内百人以上的基层工会都成立了女工委员会,加强了对女工“五期”(经期、
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的保护工作。女工委员会组织女工定期进行妇科病检查,早发
现,早体治疗。1982~1985年,县内参加普查妇女病的女工共有7856人次,发病率从1982年
的95%下降到1985年的20%。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50年代初,全县各国营企业站成立了工人管理委员会,建立了民主
管理企业的各项制度,让工人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力。通过小组会,组长联席会,职
工大会,广泛吸收群众意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解决生产中的向题。1968年,各国营企业
开展批判所谓赖若愚路线后,民主管理企业这项利国利民的措施一度受到限制,形成了职工
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不良现象。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民主管
理企业工作转向正确轨道。1982年,重新推行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在各企事业单位中建立了
各项责任制。1985年,全县30%的企业实行民主选举厂长(经理),40%的企业坚持了评议干部
制度,50%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历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1950年10月24日,召开了德都县总工会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40名
,其中女代表1名。代表全县509名职工,398名会员参加会议。县委书记邱健、组织部长谷德
芳参加了会议,谷德芳代表县委作了时事政治报告,着重阐述了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总工
会主席张文学报告了县工会工作情况,部署了下步工作任务。大会作了关于工会宣传鼓励工
作;加紧生产;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搞好文教工作等四项决议。大会选举产生县总工会主席
1人,常务委员3人。
1951年10月12日,德都县召开了总工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51人,代
表全县1415名职工,1010名会员。大会通过了四项决议:1、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2、改善职工生活、生产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和安全设施。
3、加强职工政治、文化和业务学习。4、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大会选举产生
主席1人,常务委员3人。
1953年7月9日,召开了德都县总工会第三届六次代表大会。县工会主席张文学作了《关
于德都县总工会二年来工作总结与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大会作出三项决议:1、认真学习
第七次全国劳动工会有关文件。2、努力完成今后工会工作。3、经常不断地反对官僚主义、
命令主义,同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大会选举产生主席1人,常务委员3人。
1954年5月23日,召开了德都县总工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46名。
大会作出决定,将德都县总工会改称德都县工会联合会。大会通过二项决议:1、关于德都县
工会工作的报告。2、坚决支援解放台湾,保卫亚洲与世界和平。大会选举产生主席1人,常
务委员5人,执行委员6人。
1964年4月7~10日,德都县复县后召开了总工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
代表122人,代表全县50个基层组织的2978名会员。县委书记苑凭和副书记兼县长常文彬接见
了代表并作了重要讲话。县委副书记徐立勋作了政治报告。大会听取了张亚军所作的《高举
毛泽东思想红旗,发扬革命精神,大比、大学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
新胜利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和党波作的《关于工会财务工作》的报告,以及本次代表大会提
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提案审查的报告。大会通过了五项决议:1、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3、大力支援农业,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4、关心群众生
活。5、加强工会建设。大会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各1人,执行委员15人,常务委员7人。
1966年2月22日,德都县召开了总工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大会听取了代主席邹云堂所
作的《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促进工会工作革命化,为发挥大会组织战斗作用而奋斗》
的报告。经过大会审议后,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主席、副主席各1人,常务委
员5人。
1971年2月10日,德都县召开的第三届革命工人代表大会,即德都县第三届工会会员代表
大会。因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会只开了半天时间,召集了一些代表,由工代会主
任丁宝祥念了一下报告,有几名代表发言,就草草了事,未形成任何正式材料。
1973年5月29~31日,德都县召开了工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292名,
来自全县154个基层组织,代表7565名大会会员。王启岩作了《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
引下,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完成工会战斗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作出
了五项决议:1、一定把批修整风这个头等大事继续抓好。2、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3、大力开展工业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4、组织和发动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全
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5、依靠党的领导,搞好工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大会选举
产生了总工会正、副主任各1人,常务委员11人,委员37人。
1979年3月28日~30日,德都县召开了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383人,来
自全县187个基层组织,代表11000名会员。大会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贯彻工
会全国“九大”和省总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精神,把工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进一步动员全县广大职工胸怀全局,奋发图强,同心同德,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会
选举产生主席1人,副主席2人,常务委员12人,委员37人。
1983年9月26~28日,德都县召开了总工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213人
,来自全县187个基层大会,代表10100名会员(因新设五大连池市划出一些单位,会员数比第
五届减少)。大会的中心任务是:以党的“十二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中央书记处对工会
工作的指示;总结前届工作,讨论确定今后大会工作任务;广泛组织和动员全县广大职工群
众,为开创德都县工会工作新局面,实现县五次党代会的战斗任务而奋斗。大会选举产生主
席1人、副主席2人,常务委员7人,委员3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