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妇女团体

第六节 妇女团体


一、妇女组织
1948年6月,县委组建了县妇女工作委员会。1949年1月,成立了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
50年1月,妇联开始配备专职妇女干部,内部有宣传、福利、生产等业务分工,各区均设民主
妇女联合会,并配备了专职妇女主任。从此,初步形成了全县范围的妇女工作体系。1958年
6月并县时,县妇女联合会撤销。
1964年9月,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县妇女联合会。各人民公社设有妇女代表会,生产大
队设妇女主任,生产队设妇女队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妇联组织均停止了
活动。1973年4月,恢复了德都县妇女联合会。1977年后各项工作走向正轨。
二、主要活动
参加反封建斗争,积极支援前线 1947~1948年,县内获得解放的广大妇女,在党的领
导下起来同封建的“神权、夫权”、“男尊女卑”、“三从四德”思想作斗争。她们同男子
一起参加土地改革,斗地主分田地,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彻底翻身。1948年2月,在参军参战、
支援解放战争的热潮中,广大妇女中出现了许多母送子、妻送郎、妹送兄参军参战的动人事
例。如新民村妇女会主席张月英刚结婚3天,就送丈夫上了前线。她还带领全村妇女起早贪黑
做军鞋,进行了大量拥军支前活动。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德都县妇女联合会发出了“全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妇
女,每人做2双军鞋,晒5斤干菜”的号召。全县妇女积极响应,她们白天辛勤生产,晚上做
军鞋。同年底,全县妇女共做军鞋18660双,晒干菜59550斤。同时,全县一大批妇女把自己
的亲人送上了前线。如和平乡利民村妇女吴淑霞动员丈夫参加志愿军后,自己承担起种地和
全部家务,虽然孩子较多,却从不要政府照顾。
踊跃参加生产,发挥了“半边天”作用解放后,广大妇女纷纷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
。1950年,全县农作物发生了虫灾,全县937名妇女、儿童参加抓害虫,消灭了1057垧地的害
虫。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开始后,妇女们积极参加互助组。1953年仅3个区,就有2923名妇女参
加劳动。春种、秋收、铲地、拔草、收割、打场、样样农活都有妇女参加。1957年,全县参
加农业生产的妇女占妇女劳动力的85%。1979年,全县有19588名农村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有2275名街道妇女参加各种厂、社的劳动。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妇
女有了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1981年,全县有6923名妇女发展家庭副业,共养猪60820头,养
羊13011只,养家禽175000只。1985年,在养殖、种植、商业、饮食、加工、运输、建筑等各
个行业均涌现出一批女强人、女专业户,充分显示了妇女“半边天”作用。
妇女福利事业 县妇联一直注重抓好妇女的福利事业。50年代,为了解放广大妇女劳动
力,各级妇联组织办起了农忙托儿所和托儿组,免去了妇女们的后顾之忧,使她们能够安心
地劳动和工作。1957年,全县办起托儿组243个,入托儿童3088名。1979年,全县开展了大办
托幼组织的活动。各公社、大队均有托儿所和学前班。
普及卫生知识,实行计划生育,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1957年,县妇联发出通知,
要求对全县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进行妇幼卫生知识教育。全县共培训保健员237名,对妇女
进行经、孕、产期卫生知识教育,对婴幼儿普遍进行了全面检查。此后,县妇联配合妇幼保
健部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使妇幼保健工作长期开展起来。1964年,县内进行计划生育试点
,1976年县内适龄青年晚婚和计划生育已形成社会风气。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1950年《婚姻法》颁布后,各级妇女组织广泛宣传《婚姻法》,号
召妇女自由恋爱,反对和消除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解放了一批童养媳,解除了一批不合理
的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使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苦难妇女获得了自由和新生。70年代,妇联
部门协助法院处理了数起骗婚案,为受害妇女伸张了正义。
开展扫盲运动,提高妇女文化水平 解放初,县内翻身后的妇女有80%上夜校学习文化,
有很多妇女达到了小学毕业的水平,1979年,为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县妇联利用冬闲时间
又开展了扫盲运动。基本上扫除了妇女干部和妇女骨干中的文盲。团结公社永安大队通过办
夜校使105名妇女摘掉了文盲帽子。
妇女中的先进人物层出不穷 50年代初,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全国劳动模范梁军
,就是在德都这片土地上脱颖而出的。1981年,全县共表彰县级“五好家庭”80户。1982年
,县妇联被黑龙江省政府命名为儿少工作先进集体。1984年,德都县表彰县级女能人20名。
建国后,县内妇女出席全国三八红旗手1名,省三八红旗手12名。
三、历次妇女代表大会
1949年8月,德都县召开了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200人。大会作出了德都
县妇女当前的任务》的决议。号召广大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团结起来,迈出家门,争取
自身解放、参加农业互助合作、走组织起来的道路。大会选举产生了德都县第一届民主妇女
联合会常务委员会。
1954年2月16~19日,德都县召开了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45名。会议总结了
1953年以来的妇女工作,听取了县委书记邱建所作的《要以总路线精神教育广大妇女,为建
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报告。讨论确定了妇女工作任务,表彰奖励了妇女模范人物,并选举
了出席省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
1964年9月25~27日,召开复县后德都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192人。听
取了县妇联主任刘德荣所做《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清形势,提高觉悟,为完成党交
给的光荣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确定妇女工作的任务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进一步动员广大妇女,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积极组织妇女学习毛主席著作,参加农业
集体劳动和各项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搞好计划生育和妇女儿童福利等工作;开展以“
五好”为内容的比、学、赶、帮竞赛活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德都县第一届妇女联合会常务委
员会。
1966年4月6~9日,召开了德都县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281名。刘德荣
就进一步促进妇女革命化,为农业上“纲要”过“黄河”贡献力量而作的工作报告。大会号
召广大妇女要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
1973年7月8~10日,德都县召开了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391人。大会听
取了县委副书记吴全凌的讲话,选举产生了由37人组成的第三届委员会和由11人组成的常务
委员会。
1979年4月25日,召开德都县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379人,特邀代
表20人。县委副书记张文学到会讲了话。县妇联主任李玉洁作《认真落实党的三中全会精神
,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动
员全县广大妇女,为实现新时期妇女运动的崇高任务做出新贡献》的决议。选举产生了由35
人组成的县妇联第四届委员会和由8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