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干部来源

第四节 干部来源


一、吸收录取
1945年9月~1949年9月,由于人民政权刚刚建立起来,县内干部极端缺乏,除延安派来
的少数干部和选留一部分伪职员外,组织人事部门在城镇工人、小知识分子及土地改革运动
的积极分子中选拔录用了378名新干部。
建国以后,由于县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干部的需求不断增加,组织人事部门又继续在工
人、农民、失业青年、小知识分子以及“镇反”、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运动的积
极分子中,选拔录用了一大批干部(当时称“黑干部”)。1964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县内
对1958年以来录用的“黑干部”进行了整顿和转正工作。同年12月末,全县共有“黑干部”
221人,转正97人。1966年,县内对黑干部、代课教师、财政税务助征员和银行录用的干部进
行清理和转正工作。全县共有“黑干部”226人,转正210人,占“黑干部”总数的93%。其中
:代课教师59人,转正48人,占81%;财政税务助征员17人,转正15人,占88%;银行录用青
年干部40人,转正29人,占76%。1970年,县内代课教师转正40人。1981年,县内从工人中吸
收录用干部13人,从农民中吸收录取干部154人,从社会青年中招收干部57人。1982年,从工
人中招收干部42人,农业银行公开考试招录干部34人,人民银行招录干部8人。1983年,县内
从工人中吸收干部16人,税务从城镇待业青年中公开考试招录干部20人。1984年,从工人中
吸收干部324人,从农民中吸收干部16人,从城镇待业青年中招录干部26人。1985年,从农民
中招录干部21人,从退伍军人中招录干部55人,从城镇社会青年中招录干部24人。
二、以工代干转正
1979年,根据龙发〔1979〕73号文件精神,县内对1978年以前按工人管理,从事干部工
作的人员(即以工代干)进行整顿,并将部分“以工代干”人员转为国家干部。1979年9月,全
县共有“以工代干”人员1188人,其中1978年末以前代干人员1109人,转为国家正式干部的
761人,占1978年末以前“以工代干”总数的68.62%。1980年,县内警转干27人,1981年,警
转干28人。1982年,以工代干转正68人。1983年,以工代干转正367人(其中补办手续80人)。
三、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分配
德都县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按照1950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使
用办法》的规定,本着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原则,大多数被分配到技术岗位,充实基层。
1955年,全县仅大专学校毕业生1人,在教育系统工作。以后分配人数逐年有所增加。1965年
,接收安置大、中专毕业生51人,其中:大专毕业生26人,中专毕业生25人。截止1966年5月
,全县共接收安置国家分配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72人,其中:大专毕业生91人,中专毕业
生181人(男183人,女89人),其分布是:文化教育系统96人,卫生系统73人,农业系统68人
,财贸金融系统28人,水利系统4人,行政机关8人。在272人中,有72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21人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有48人被选为县、单位的学习标兵和积极分子。1970年,
接收安置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21人。其中:大专毕业生92人,中专毕业生129人。1972年~
1985年,共接收安置大、中专院校毕业生1278人。其中:大专毕业生163人,中专毕业生111
5人。
四、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和安置
建国以后,本县大多数年份都接收和安置数量不等的军队转业干部,充实和加强了干部
队伍。军队转业干部分配去向主要是充实基层,根据工作需要和军转干部的具体条件,参照
他们在部队的职务,分配适当工作,并注意照顾其专长和实际困难。1954年,县内接收安置
军队转业干部27人,其中连级干部5人,排级干部22人。1957年,县内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
7人。1964年,全县共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22人,重点充实了商业战线的干部队伍。1970年
,全县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31人。1976年,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1人,其中,10人充实
到行政机关,1人分配到企事业单位。1979年,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0人,其中,4人分配
到行政机关,6人分配到企事业单位。1972年~1985年,全县共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65人。

1980年,根据中发〔1980〕3号文件精神,对1969年到1975年期间按复员安置到本县的军
队干部,进行调查并改办转业处理。全县共有该类军队干部43人。其中,团职1人,连职29人
,排职13人。除1人因在部队犯有错误未改办外,其余42人全部改办了转业手续,并安排到干
部工作岗位。
五、招聘干部
根据中共中央〔1983〕39号和省委〔1984〕1号文件精神,以及地委、行署对干部制度改
革的要求,1984年,县委组织部和县政府人事局开始在农村乡(镇)进行招聘合同制干部的试
点工作。同年招聘合同制干部5人。1985年,招聘农村乡(镇)合同制干部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