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剿匪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剿匪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日伪残余势力,国民党反动武装,地方土匪、恶霸地
主不甘失败,他们相互勾结,妄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活动在德都县境内的土匪有数
十股,匪徒1000余人。其中较大政治土匪有“孙团”(匪首北和村恶霸大地主孙玉书,番号为
东北挺进军第五旅第十三团,下辖3个营,6个连,匪徒300余人)、“曹团”(匪首伪山林警察
队长曹青山,番号为东北挺进军五旅第十二团,匪徒200余人)、“汤团”(匪首伪讷谟尔火车
站巡长汤子新,匪徒120人);武装土匪有“南阳”(匪首崔振波,匪徒30人)、“双龙”(匪首
徐焕章,匪徒35人)、“管亮”(匪首李吉德,匪徒50人)、“洋马队”(匪首岳振江,匪徒30
人)、“余龙”(匪徒40人)、“扫北”(匪首张士杰,匪徒70人)、“山林”土匪(匪首莫金生
,鄂伦春族,匪徒100余人)以及“江洋好”、“小白龙”、“草上飞”、“金龙”、“一枝
花”等数十股武装土匪,匪徒总数达1000余人。这些土匪武装,大部分是由日伪残余中的官
吏、警察、特务、国兵、恶霸地主、地痞流氓为骨干组成的,他们都有一定军事常识和实战
经历。各路土匪在全县境内,依据各自力量大小各据一块地盘,昼夜不停地四处流窜,轮番
骚扰。抢劫群众的耕畜、衣物,袭击区政府,杀害基层干部,放火烧毁区政府办公室,妄图
颠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1945年11~12月,政治土匪“孙团”“汤团”、“曹团”投靠匪首张云阁,并与县人民
自治军独立营、公安局、县保安大队的李国军、金国祥等人民叛徒和日伪残余分子相勾结,
攻破德都县城,枪杀自治军干部、战士,掠夺群众财物,盘据县城半月之久。1949年1月11日
,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王均率领部队一举收复县城,拉开德都县剿匪斗争的序幕。
政治土匪“孙团”、“汤团”、“曹团”随匪首张云阁溃逃到齐齐哈尔市后,境内土匪
活动仍然十分猖狂。“剿匪”开始以省军区派来的大部队为主,地方武装配合,集中力量进
行斗争。县工委及时建立起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县保安大队,各区中队、村屯农民自卫队
,使用大部队剿匪时留给地方的一部分枪枝弹药,和搜集日伪时期散落在民间的枪枝弹药武
装起人民的武装。县政府颁布了《剿匪安民布告》,号召全县人民行动起来,尽快剿除境内
的土匪。县工委、县政府为了瓦解匪部,颁布了打击和瓦解的宽大和镇压政策,宽大了自首
坦白的叛匪原县人民自治军独立营副营长刘海升,反动自卫团总姜永和,镇压了贯匪张士杰
、赵臣,对分化和瓦解土匪起到重大作用。
1948年6月11日,县政府颁布了《德都县政府保安连坐布告》,规定了防匪,消灭和劝降
土匪,土匪投降等奖惩办法,推动了全县剿匪斗争的开展。
1948年,县政府颁布了《夏、秋两季剿匪、防匪联合命令》,对全县剿匪斗争做了全面
布署,由县保安大队分兵驻防土匪经常袭扰的地区和土匪活动的必经之路,与当地的区中队
、人民自卫队实行联合防守,以防止土匪袭扰和及时剿灭匪患。全县确定了二个重点防匪区
。第一防匪区为北和区,下设5个联防乡:托密浅和靠山屯为第一联防乡,张大窝棚和撮拉火
屯为第二联防乡,石头房子、西部落屯和青龙泉屯为第三防乡,北段、片营子、双龙泉和宝
泉山屯为第四联防乡,向阳村、六兴泉和裴家粉房屯为第五联防区。第二防匪区为龙沟区,
下设3个联防乡:龙镇、开发和增产屯为第一联防乡,讷谟尔、王马架和向阳屯为第二联防乡
,二龙山、连生和务本屯为第三联防乡。
本县剿匪斗争,历经2年多时间,于1943年末将境内土匪全部剿除。剿匪期间,全县共抓
获匪首9人,镇压土匪首恶分子74人;缴获马70匹,枪100余枝,子弹1万余发。剿匪斗争的胜
利,对本县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生产的发展和支
援全国解放战争都起到重要作用。
附:匪团概况
一、匪帮“孙团”始末
1945年8月19日德都县获得解放,同年秋季,北和村恶霸大地主孙玉书,跑到北安镇求助
国民党北安党部书记邱国柱,邱任命孙为北安地区宣抚军司令,并发给了印签,让他回到德
都县招兵买马,组建宣抚军。此时德都县已被共产党接收,孙玉书的宣抚军没有组建起来,
只有在北和村自卫团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一部分地主、地痞、兵痞和贯匪建立了一支匪队。孙
玉书又暗地到克山县北兴镇投靠国民党东北挺进军第一军第五旅少将旅长张云阁(张原是大土
匪头子、报号“青龙”),勾结张云阁来攻打德都县城。并同县城内以县公安局局长兼公安大
队长李国军为首的叛军相勾结,企图里应外合夺取县城。
1945年12月26日,孙玉书率队在东兴村与叛匪“汤团”会合后,把匪队开到县城北的南
阳屯,准备当日晚攻打德都县城。由于当晚,县城内以李国军、金国祥为首的叛军已发动反
革命武装叛乱,孙玉书于次日进入县城。孙玉书入城后,为扩充自己的势力,以地方首领的
身份要回张云阁进城后收缴李国军的武器,以孙玉书匪队为基础,又搜罗县城内叛军中的部
分人员及四村保卫团和一批伪警察、兵痞、流氓,改编为“东北挺进军第一军第五旅第十三
团”。任务是驻守德都县。孙玉书任上校团长。团部下设3个处:军需处,少校处长孙振鹏(
伪北和村村长);军械处,少校处长关守权(北和村地主);副官处,少校处长邸宽(孙玉书的
表侄女婿,当过伪国兵、教员)。全团共4个营:第一营以北和村自卫团为基础组建,下辖一
个连,少校营长扬秀甲(原伪山林警察队警官),任务是驻守县城;第二营以原南和村和东和
村自卫团为基础组建,下辖3个连,少校营长齐万林(南和村大地主),上尉副营长云祥(南和
村大地主),任务是驻守南和村和东和村;第三营以北和村的地主武装为基础组建,下辖3个
连,少校营长宁国义(北和村大地主),上尉副营长杨琨玉(北和村地主),任务是驻守北和村
;西和村独立营,以西和村自卫团为基础组建的,中校营长吴国林(西和村大地主、保卫团长
),任务是驻守西和村。同时,孙玉书为加强自己的地位,把他的亲信安插到团部。任命伪军
官刘兴仁任参谋,指挥军事;任命孙玉书投靠张云阁的主要策划者、国民党党员王希文任中
校副团长;惯匪、孙玉书的打手刘海山任上尉副官;老兵痞孙长胜任孙玉书的少尉警卫员。
“孙团”组建后,张云阁带领匪十一团、十二团开出德都。“孙团”匪徒在德都县城里
行凶作恶,强抢民财,使得县城内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1946年1月11日,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带领部队来解放德都县城,部队刚发动进攻,孙
玉书就惊慌失措地领着匪徒们奔出北门,逃到双龙泉屯。次日清晨,匪徒们抢了一批马耙犁
向北兴镇逃窜,当逃至红霍尔基屯(今团结乡团结大队)时,接到匪首张云阁的信,得知泰安
镇已被攻破,其主子尚其悦已向南逃窜,张云阁也丢了北兴镇追赶尚其悦去了。信中要求孙
玉书在德都县境内活动,等待时机。孙玉书自知其力不能在德都站住脚,便连夜偷过北兴镇
,向西追赶大帮匪队去了。当逃至讷河和依安两县交界处,赶上了张云阁匪队后,又向南追
赶上从泰安逃出的尚其悦匪徒残部。在大匪首尚其悦的领导下,如漏网之鱼,急急忙忙向南
逃跑。1946年农历腊月下旬,匪队大部分集中到林甸县境内,“孙团”被派到齐齐哈尔市东
边的芦屯驻扎。靠掠夺芦屯老百姓解决了匪队的给养。春节过后,“孙团”被改编为嫩江省
保安警察总队第一大队,第一、二中队,孙玉书任第一中队少校中队长。1949年农历正月十
五日,“孙团”进驻齐市,驻扎在西江叉子边上。
1946年4月中旬,齐市苏联红军即将回国,国民党嫩江省保安警察总队通令:“准备撤离
齐市”,匪徒们乘机大肆进行抢劫活动。苏联红军撤退前,民主联军已把齐市包围,因苏军
没有撤出,没进行攻城。苏军撤出的当天,匪军也开始逃离齐市。“孙团”匪队逃窜到八里
岗子时被民主联军包围,逃出后只剩18人。“孙团”残匪逃窜到开通附近时被民主联军全部
歼灭。
二、匪帮“汤团”始末
1945年“八、一五”祖国光复后,地处北(安)黑(河)铁路线上的讷谟尔村,以伪甲长为
首的日伪残余分子,以维护“社会秩序”为名组成维持会。并以保护北黑铁路为名、组成了
20多人的护路队。由伪讷谟尔警察所长李清林为队长,伪北黑铁路讷谟尔站巡长汤子新为副
队长。接着李、汤去北安联络得到省政府的认可,将护路队改为保安队,李、汤仍任正、副
队长。
11月初,黑龙江省军区为了加强讷谟尔的人民武装力量建设工作,派鲍有伟和警卫员李
书信、王文汉到讷谟尔开辟工作。鲍有伟到讷谟尔后,将保安队改建为人民自治军独立营。
张树范任营长,鲍有伟任教导员,齐振兴、李耕尧(家礼教头)、曹玉楼任副营长,李清林、
汤子新仍任正、副队长,全营共有70余人。鲍有伟到讷谟尔后,除经常给独立营全体指战员
讲课外,还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主张,以及在八年抗战中的贡献。
驳斥了蒋介石、中央军打走日本鬼子的谎言,扩大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政治影响,提高了人
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使群众认清了只有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人民武装才能使劳苦大众获得彻
底解放。
李清林、汤子新等一伙日伪残余分子,看到共产党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人民群
众的拥护,又怕又恨。不久,李、汤就秘密地和克山县北兴镇国民党特务头目苏方勾结起来
,并通过苏方和国民党东北挺进军第一军第五旅旅长张云阁(土匪头子,匪号青龙)结识。李
、汤和张云阁结识后,经常密谋,企图叛变投靠张云阁。李清林、汤子新、苏方三人,经常
密谋,来往于讷谟尔和北兴镇,进行叛乱密谋活动。同时,李、汤又和独立营副营长李耕尧
相勾结,串通一气,利用李做内线,一旦时机成熟,“里应外合”一举将鲍有伟等人杀掉,
缴独立营的械去投奔国民党挺进军。
1945年12月23日深夜,李、汤乘鲍有伟不在营部之机,以查夜为名,抽出20名青壮队员
分成三路到讷谟尔街里巡逻,遇到鲍有伟就开枪。
当李清林一伙走到讷谟尔村十字街的石家店附近时,碰到鲍有伟和警卫员李书信、王文
汉,乘他们没有防备,开枪将3人打死。
随后、李清林、汤子新,王海春一伙人到独立营部汇合,没打一枪,就把全营缴了械。
并把全营士兵召集在一起,李、汤说:我们已经把鲍有伟打死了,我们叛变了,愿留下的都
到护路队去开会”。并威胁说:“不久中央军就来接收了,如果谁跑掉,不参加我们一块,
会被杀头的。第二天下午,李、汤把全营拉出村子向西流窜,途经务本村,天黑时到达田船
口屯,住了一宿。第二天天刚放亮,又奔往讷谟尔河北的向阳村。在向阳村,这伙叛匪抢了
老百姓的牛、马、爬犁、衣服、毡袜、牛皮靰鞡。12月26日下午,叛队奔东兴屯与北和村叛
匪头目孙玉书汇合后,向德都县城逼进,于第二天上午进入德都县城。匪首张云阁很快将汤
的叛队编为国民党东北挺进军第一军第五旅第十一团,任命汤子新为上校团长,李清林为中
校团副。新年后,“汤团”随张云阁攻打克东县城失败后,去打泰安镇(今依安县城),得知
防守严密,绕道进入齐齐哈尔,被改编为嫩江省保安警察总队第一大队第四中队,汤子新任
少校中队长。
1946年4月23日,东北民主联军攻打齐齐哈尔市,“汤团”于当天深夜撤出齐市,逃到林
甸县北罗家围子附近,与林甸县保安大队(人民武装)赵润山大队长的队伍相遇,经保安大队
对其开展政治攻势,进行弃暗投明的宣传教育,“汤团”被迫投诚。共上缴长枪100余支,重
机枪1挺,轻机枪2挺,马100余匹和几辆大车。“汤团”投诚后,在林甸县经过20天的政治训
练,部分人留下参加民主联军,大部分人发给路费回家。汤子新回家时,除得到路费外,还
奖其一匹马。
三、匪帮“曹团”始末
1945年“八、一五”龙镇光复后,由旧军官、伪警察、伪职员和地方绅士组成龙镇地方
维持会,下辖自卫团(伪龙镇邮政局长祖平南为团长)、保安队(伪团长秦连升为队长)、护路
队(祖平南为队长)、保安大队。不久,由小兴安下来的曹青山、贺庆生和石青山(3人都是伪
警尉)为首的伪山林警察队网罗一些伪警察、伪职员等70余人,组成自治军三大队。这几股军
事力量,以维护地方治安、保护铁路和飞机场为名,暗地勾心斗角,争夺武器装备,企图扩
大各自军事实力。
11月初,北安派高晓天任龙镇公安局局长,苏玉章任保安大队长,汪洋任自治军三大队
指导员,开展接收龙镇和整顿龙镇的地方武装力量工作。同期,龙镇公安分局在龙镇地窖截
获了从孙吴县下来的枪贩子,缴获3捆枪,7箱子弹。自卫团、护路队、保安大队、自治军三
大队都企图把这些枪和子弹弄到手,加强自己的实力,但都没有得逞。曹青山、祖平南等人
看到形势对他们越来越不利,就与讷谟尔保安大队副队长汤子新勾结在一起密谋缴龙镇公安
分局的枪,去北兴镇投靠国民党东北挺进军第一军第五旅旅长张云阁。
12月24日清晨,曹青山、祖平南等人带领匪徒将龙镇公安分局长高晓天、保安大队长苏
玉章等人抓起来,缴了龙镇公安分局的20支大、小枪和7箱子弹。曹青山等人将匪徒编为4个
连,曹青山做了简单训话后,率匪队向讷谟尔逃窜。当天下午与汤子新匪队会合,到北和村
东兴屯与孙玉书匪队会齐,向德都县城逼进。12月27日,孙、汤,曹三股叛匪进入县城。曹
青山匪队被匪首张云阁改编为国民党东北挺进军第一军第五旅第十一团,曹青山任上校团长
。后随张云阁逃窜到齐齐哈尔去投靠尚其悦,被改编为嫩江省保安警察总队第一大队第三中
队,曹青山任少校中队长。
1946年4月23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齐齐哈尔,曹青山匪队逃出齐市,在哈拉巴山被民主
联军包围。叛匪头子曹青山被击毙,祖平南逃到辽宁(镇反运动中被逮回,于1960年在北安市
被处决),匪徒们大部分被俘投降,少数逃散。被俘者经训练教育后,遣散释放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