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书店
第五节 书店
1946年,县委宣传部建立了1个图书代销点,有职员1人,年销售图书1200册。1948年,
代销点有简陋营业室20M(2),主要经销小学课本,兼营语言文学、小人书、马克思列宁和毛
泽东著作等书籍。任务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的文化生
活。1950年,县委宣传部将代销点同印刷所合并,组成小型书店,有职员3人,房屋45M(2)。
1952年,成立了德都县新华书店,有职员6人,房屋300M(2)。年销售图书15700册。图书主要
从省和北安书店购进。经营的种类主要有:政治、经济、历史、军事、语言文字、文学艺术
、自然科学等图书。1958年,始设农村图书发行员1人,发行员用肩挑、背的方式将图书直接
送到农民手中。1956年4月,全县17个供销社开始开展图书经营业务。
1958年因并县,德都新华书店变为青山公社新华书店,编制由7人减少到2人。图书由北
安新华书店统一进贷,年销售额37063元。同时发展了双泉、新发、太平3个管理区的民办书
店。1968年恢复了德都县新华书店,编制增至7人,其中配备专职农村图书发行员2人。同时
,建立了团结、兴隆、建设、五大连池、二龙山、尾山、和平等8处图书代销点,年销售额3
4181元。
1966年,县新华书店在南北中央大街东侧(今邮电局处),新建一座200M(2)的营业室。“
文化大革命”中清“四旧””,将原有的一些旧书焚毁,造成很大损失,损失金额达数万元
之多。
1969年,县在龙镇公社建立1个书店门市部,编制3人。门市部借用龙镇公社房舍80M(2)
,其中40M(2)作为营业室,有简易书架、柜台。年购进图书10000册,货源由县书店统一调配
,经济上不单独核算。1974年,龙镇书店在龙镇中央大街路北,新建了800M(2)的营业室,营
业规模逐年扩大。
1975年,县新华书店在县城中央大街道北建营业楼一座,总面积600M(2),营业室面积2
40M(2)人员增至12人,并在药泉山办了1个临时售书店。全县年进书15860本,销售额156017
元,年盈利13938元。1979年县书店编制17人,其中营业员8人,农村图书发行员4人,其他5
人,并在五大连池镇建成一个800M(2)的图书门市部。全县年购书293500册,销售额289700元
。1981年县书店有人员19人,年购书335400册,销售额258000元。1985年,县书店有人员20
人,年进书65300册,年销售量658900元,完成利润30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