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文艺作品

第二节 文艺作品


一、戏剧歌舞
建国初期,一些旧艺人、民校教师和有文化的政府工作人员,编辑创作了一批小戏剧、
歌舞。搬上舞台演出的有《天罗地网》、《坚决镇压反革命》、《婚姻要自由》、《登记回
来》、《防火护林》、《小两口竞争》等。1952年,县文化创作组创作了《拴子参军》、《
王灵仙》、《孙贵醒腔》、《早婚之害》、《农民代表游苏联》、《吃喝要当心》、《消灭
美帝细菌战》等剧目。1953年,7区讷谟尔剧团创作了《老经验接受新经验》、《卖粮》、《
国家工业化》等剧目。1963年,吕景义创作的二人转《太平话今昔》,龙泉创作的二人转《
烈火丹心》、评剧《入伍之前》,毛继民创作的歌剧《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张文彬创作
的二人转《宋恩珍》等剧目,在全县春节文艺汇演中获创作奖。1968年,冯彬创作的二人转
《心明眼亮》,郭文正、毛继华创作的《全家兵》等剧目,获得黑河地区文艺汇演创作奖。
1972年,张文彬创作的二人转《太阳出来》、《情深似海》,李进生创作的单出头《靶场新
花》,甘桂琴、毛继华的《说唱女三排》参加了黑河地区文艺汇演。1973年,毛继华、曹然
创作的东北大鼓《夸新娘》,张文彬创作的二人转《龙梅、玉荣》获黑河地区汇演创作奖。
1976年,李进生创作的拉场戏《沃土新苗》,1979年,毛继华创作的民乐合奏《送粮路上唱
丰收》和歌曲《欢声笑语满药泉》,在第一届黑河之春音乐会上获奖。1981年,翟志国编写
的龙江剧《等科长》,张文彬改编的《恭喜发财》获黑龙江省观摩演出三等奖。
二、文学
1963年,刘文笑创作的短篇小说《女老板》在《北方文学》上发表。1968年,刘文笑的
短篇小说《夜诊》发表在《黑龙江日报·副刊》上。1973年,县文化馆创办了文艺刊物《德
都文艺》。该刊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小说、诗歌、散文、游记、民间故事、民间传说、
戏剧、曲艺、美术、书法等栏目。每期5~6万字,以刊载本县文学作者的作品为主。1979年
,杜宇的长篇小说《降龙伏虎》,张大志的短篇小说《归巢》,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同
年,县文化馆编辑了《五大连池诗歌》一书。1983年,孙连金搜集编写的民间文学故事集《
五大连池的传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张大志的《乔老爷骂街》曾在几家省
级刊物上发表。
三、美术
美术在德都县兴起较晚。1963年,戴着“右派”帽子,在北安“支边”的原重庆美术学
院副教授兰土壁,来到德都县文化馆工作。兰土壁有很高的美术造诣,曾得到过著名画家徐
悲鸿的肯定和称道。他的到来,对本县的美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兰土壁因在“文化大
革命”中受到迫害,没给本县留下惊人之作,但他精湛的画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和陶
冶了一批美术爱好者,使德都的美术创作活动逐步开展起来。1963年,刘士春的工笔画《春
耕》、《药泉新城》、《牡丹双猫》等20多幅作品,曾在《黑河日报》、《海伦日报》上发
表。1972年,周甲春的国画《梦笔生花》在《黑河日报》上发表。同年,华庆曾的水粉画《
兴修水利》,钟士庆的水粉画《胸有朝阳》参加了黑河地区画展。1975年,李中兴创作的国
画《雾》,张丽梅的国画《风雪中》和《雨》、版画《小花》,柳庄的国画《新苗》参加了
黑龙江省美展。1976年~1979年,李中兴在《东北民兵》上发表过版画《前哨》,在辽宁省
《春风》文艺上发表过版画《早醒的山谷》,在《黑龙江艺术》上发表过《疗养圣地》、《
雨后石龙》,在《黑河日报》上发表过《塞北风情》、《林间小站》、《鄂家女》等10余幅
画。刘士春在《黑河日报》上曾发表过版画《耕》。同时,手指画也在本县兴起。新发公社
社员刘文庆的手指画《秋趣》、《白菜蝈蝈》、《水暖虾肥》、《出味》等作品曾参加过地
区美展。1979年后,包永振在《东北民兵》上发表了《自找苦吃》等3幅漫画,张丽梅在《黑
水》上发表了漫画《汗水》。同期,王业芹的国画《农家女》、《追》,刘士春的版画《汗
水浇灌幸福田》、《农村小学》,李壮军的宣传画《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祖国、
您好!》,杜玉珍的剪纸《北大仓》,暴玉珍的剪纸《斗鸡》、《虎》等作品,均参加过黑
河地区美展。1982年,本县举办了少年书画展览,展出作品104件,其中7件参加了地区美展
。《假日》等二幅作品获黑河地区优秀创作奖。同年,德都、富裕、讷河、嫩江、宁安5县联
合举办书画展览,其中德都县有4幅作品获一等奖。当年全县涌现出美术作品400件。其中县
内展出125件,发表25件,参加地区美展17件,发表8件。
四、书法篆刻
德都县的书法、篆刻活动开展很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出现了王福权、姜少泉
、刘士春、李中兴等书法、篆刻爱好者。1979年,县文化馆主办了第一次书法、篆刻展览。
此后,每年的县级美术展览都有书法、篆刻作品展出。王福权、姜少泉、刘士春、李中兴等
人每年都有作品在地区、省参加美展或文艺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