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培训接生员
第三节 培训接生员
一、旧法接生
1928年(民国17年),助产土魏温清由吉林省迁至德都县镇内挂牌接生,但也只限于镇内
的居民,而农村妇女生孩子都要找旧产婆接生。妇女在分娩时仍是卷炕席、坐坯头,因而滞
产、难产和会阴严重裂伤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部分妇女产后大出血或患产褥热而丧失生命
。
1948年12月,三区黄家店屯(民兴村)有一名产妇分娩时产程延长,旧产婆用钩子钩破了
新生儿头颅,将孩子拉出后仍有呼吸,四肢尚能活动,旧产婆为使新生儿活下去,将大公鸡
活开胸,贴在新生儿头部破口处,结果孩子和大公鸡一齐死亡。1949年11月,2区新生村,有
一位产妇横产时,产前胎儿露出一只手来,旧产婆说小孩要咸盐,随后放到胎儿手心几粒盐
、又送入阴道等待自然分娩,时间久了子宫破裂母子双亡。同年6月,6区复兴村1名产妇前置
胎盘产前大流血,旧产婆说是血流不净小孩不能降生,等段时间胎盘先娩出胎儿仍未出生,
因产妇失血过多,母婴双双死亡。
由于使用旧法接生,1949年,全县产妇的产褥热发病率达10%,病死率高达60~70%;新
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达50%,死亡率高达100%。
二、新法接生
1949年6月,德都县医务所接收了第一名由省卫生厅分配来的助产土辛振茹。为了解决助
产人员不足,改造旧产婆,推广新法接生,县卫生院从1950年3月开始,到1956年止,先后分
4期招收与培训了33名助产人员。
1950年12月23日,在省卫生厅助产轮流队李成阴的直接领导下,德都县举办一期有105名
旧产婆参加的接生员训练班,经过10天的学习和实习,他们基本上领会了新法接生的要领和
方法。训练班结束后,每人都装备一套产包,包内带有5个经过高压灭菌的脐带包。1951年~
1953年,县卫生院每年都派出专人深入各区,举办5~7天的接生员训练班,共培训314名接生
员,充实补装产包125套,新装产包38套。1954年第二季度,共接生104名,有7名死亡,其中
新生儿破伤风3名,新生儿肺炎2名,早产儿硬皮症2名,占总出生的6.7%,比1949年的死亡率
降低8.3%。1956年3月,县卫生院派出2名助产士到各乡(镇)卫生所,协助训练接生员177名,
新装产包56套。新法接生在青山镇达到60%,产妇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已有明显下降。
1965年6月,县妇幼保健站协助各公社训练接生员156名,补装和新装产包64套。1972年
,县妇幼保健站对全县接生员队伍进行整顿,全县有154名接生员,补装产包65套,新装产包
26套。
1972年4月~1976年3月,县萌芽学校先后举办了二期2年制的卫生班,共培训赤脚医生3
8名,她们毕业后,回到大队卫生所除了做医疗工作外,还兼做计划生育和接产工作。1976年
2月,县妇幼保健站举办4期短期赤脚医生(兼接生员)学习班,参加人员38名,各公社卫生院
利用农闲季节集中训练102名接生员。1979年3月,全县各公社有经过训练的接生员134名,有
产包138个,新法接生率达95%以上。1981年4月,县妇幼保健站举办首期有各公社卫生院的妇
幼保健人员及38名女赤脚医生参加的科学接生学习班。经过“模型教课”,边讲解边操作,
使学员基本掌握了科学接生方法和要领。学习班结束后装备科学产包14套。1982年2月,各公
社卫生院培训接生员75名,重点学习科学接生,同时补产包23个。农村科学接生率达20%以上
,年内县城内达70%左右。1983年3月,县妇幼保健站为农村装备科学产包37套。1985年,全
县出生婴儿2568名,其中新法接生1480名,新法接生率达57.62%;科学接生840名,科学接生
率达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