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婴幼儿卫生保健

第四节 婴幼儿卫生保健


一、托幼组织的卫生管理
1957年8月,县妇幼保健站在县直机关托儿所开展卫生管理工作试点,建立了晨检、饮食
和生活制度。坚持做到每日早晨入托时,对幼儿普遍检查一次,发现患儿,早期给予治疗。
如发现传染病,及早隔离,杜绝传染。在饮食上,根据不同年龄制定了合乎营养卫生的食谱
,一日三餐有专职厨师制作,并分给小菜和点心。1958年2月,建立了哺乳室,孩子妈妈哺乳
前首先用2%的来苏儿溶液洗手,然后用生理盐水洗乳头,擦拭完毕由保育员送入哺乳室给婴
儿喂奶。在生活上,入托儿童实行一人一巾一缸,流水洗脸。并指导开展三浴(水浴、空气浴
、日光浴)锻炼。
1976年7月,县妇幼保健站组成工作组,深入新发公社胜利大队和新发大队第5队,推广
县直机关托儿所的做法。先后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和生活日程表。1979年3月,县卫生部门对
县城内的28个托幼组织,每季度普遍检查2次,指导开展卫生管理工作。1985年,全县有托幼
组织65个,街道及个人托幼组织23个,各所均制定了生活日程表和卫生管理制度。
二、婴幼儿疾病防治
1963年~1965年3月,县妇幼保健站和防疫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小儿基础免疫工作,每年
春秋两季都开展种牛痘苗、口服麻疹糖丸和注射麻疹疫苗等工作。1973年4月对县城内23处托
幼组织中的313名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其中:查出患有佝偻病的15名,发病率4.8%;营养不良
8名,发病率2.6%。为此提出对0~3岁儿童要按时增加副食,合理喂养的要求,并对佝偻病患
儿开展药物治疗。同时对0~7岁儿童开展驱虫工作,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共检查儿童18952名
,投药5915名,排出蛔虫的儿童4250名,占投药总数71.9%。1982年4月,县妇幼保健站开展
儿童健康检查,全县有0~7岁儿童17456名,检查13577名,检查率77.8%;0~3岁婴幼儿525
0名,检查1474名,检查率28.3%;患佝偻病317名,患病率21.5%,矫治125名,治疗率39.8%
;营养不良261名,患病率17.7%,治疗105名,治疗率40.2%;贫血61名,患病率4.1%,治疗
61名,治疗率100%。1983年5月,县城内托儿所选出0~3岁幼儿67名,投给40万单位维生素D
(2)和未投药的11名幼儿进行腕骨投照观察。1985年2月,对全县0~7岁儿童进行健康检查,
应查人数15909人,实查7766人,检查率48.8%;查出佝偻病307名,发病率3.95%;营养不良
性贫血29名,发病率0.37%。同年10月~12月先后两次对全县1~3岁的幼儿投服40万单位维生
素D(2),以防治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