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运动员的培训与输送

第四节 运动员的培训与输送


1949年~1976年,县内通过层层的体育竞赛活动,来发现优秀体育运动员,然后由所在
的中、小学进行重点培养和训练。有时为迎接上一级运动会,有关部门也将尖子人才临时集
中起来,有针对性地训练一段时间。然后组队参加比赛。1977年县业余体校成立,开设了速
滑班,以后又陆续开设了篮球班和田径班。体校的任务是:利用业余时间,培训专项运动员
为上级体校、体工队输送人才;为基层培养体育骨干。业余体校学员的来源是城镇中、小学
校的学生。每年招生名额不限,招收办法采取学校推荐,本人身体测试,遗传基因审查等办
法挑选学员。体校的经费由行署体委拨款,县财政补贴,县体委挤出一部分事业费构成。体
校每年都对入校的学生、教练员发放适当的伙食补贴费,重点班的学生每年要开伙6~8个月
。到1985年,县体校共培养体育专业人才210人,其中速滑运动员120人,篮球运动员70人,
田径运动员20人。
1978~1985年,县业余体校先后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工队、黑龙江省体校、
黑河地区体工队等上级体育部门输送14名优秀运动员(不包括到体育院校学习者)。这些运动
员经过进一步培训,现在已有8人达到运动健将标准,5人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有的已被选
为国家队员,出国学习、训练和比赛,并取得奖牌;有的曾多次代表省、地参加全国比赛,
并夺得金、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