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拾金不昧

第四节 拾金不昧


一、1973年12月的一天傍晚,县红卫饭店服务员孙玉芹和史桂兰正在营业室接待顾客时
,发现地上有一个背包,经过询问,也没有找到失主。她俩打开一看,里面有30多万斤粮食
存折,各种票据金额400余元,现金495、44元。孙玉芹和史桂兰根据这些失物,断定失主是
农村来的顾客。她俩马上把失物送到了青山保卫组。经过两天查找,终于找到失主,失主是
新发公社永胜三队会计,他是为集体交征购粮时不慎丢失了粮食存折和现款的。永胜三队领
回失物后,激动地写下了“红卫饭店新风好,人民服务员品格高”的表扬信。
二、1973年12月的一天早晨,德都县向阳旅社职工耿振林,下班前整理守卫室被褥时,
发现一个提包,内装人民币116元。老耿逐个房间问一遍也没找到失主,老耿又找服务员共同
回忆,得知住在2号房间的小兴安林场通讯员张忠今早5点钟走了。老耿一看表5点50分,离小
兴安班车发车时间还有一分钟,于是他拎上背包朝车站跑去。客运站里,张忠正为丢了包而
着急,老耿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经核对,老耿把包还给了张忠,张忠握着老耿的手感动不
已。
三、1980年3月27日下午,团结公社永远大队农民陈显生,到县城办事。在一个偏僻的小
巷里,他拾到了一个黄色大挎包,内装崭新的化纤衣服15件,价值200余元。生活困难,身穿
补丁衣服的陈显生立刻把装满衣服的大挎包送到了青山派出所。
四、1981年9月9日上午,县五金商店电工组组长唐艳玲到仓库取货,发现库里有个黑提
包,打开一看里面有购货单若干张,现金500多元。不一会儿,外面进来一个人,一副着急的
样子。唐艳玲立刻迎上去,问明情况后,把提包和现金全部还给了失主。失主一再道谢。
五、1981年11月20日,驻军某部七连战士向代云,在龙镇附近的公路上,拾到一块崭新
的进口大英格手表,他赶回连队向指导员作了汇报,后来经部队和地方有关部门的多方查找
,将手表交给了失主李维加。老李激动地说:“解放军风格真高”。
六、1983年1月10日上午,县砖厂会计巴桂香路经蔬菜商店西大门时,看见公路上有一沓
用纸捆好的票面贰圆的人民币,远处有一沓票面壹圆的人民币,共300元整,还有几张转帐存
款单。她把钱和存款单拣起来后,立刻送到了青山派出所。在派出所民警协助下,很快找找
到了失主。失主是糕点厂出纳员王冬梅,当王买上礼品去酬谢巴桂香时,被巴桂香婉言谢绝
了,连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七、1984年2月17日,太平一队几个承包户,用胶轮拖拉机从县生产资料站买回一车磷酸
二胺。到家后,按各户买的份数分完后,还剩下整整40袋。经过分析,得知这多出的化肥是
批发站多付的。其中有人建议分掉,在场的老共产党员禹国祥则坚决反对,他说:“剩下的
化肥是国家财产,我们一斤也不能动,应该送回去。”几位群众同意了他的意见,经商量他
们把化肥就近卖给了本村正准备去县城买化肥的农民。按价收齐了1600元钱后,老禹和儿子
禹福发一块乘车来到县生产资料站,将化肥款一分不少地交给了收款员。生产资料站的干部
和工人非常感动。
八、1985年7月的一天傍晚,龙镇工商所税管员柴喜华,在龙镇农贸市场的一个摊床边上
,拾到一个被遗失的黑提包。打开一看,内有成捆人民币1000元,散放的1000多元,共计20
00多元现金。柴喜华在市场询问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失主。后经一群众提供线索,说别人没
有这么多钱,可能是食品公司刘生的提包。于是,紫喜华就找了一个食品公司的青年职工引
路,直奔刘生的家。走到电影院附近时,刚好碰上了神色慌张,正在顺路寻找提包的刘生。
经过询问核对,紫喜华将2000余元巨款交还了刘生。刘生激动的拿出一沓钱要酬谢老柴,被
老柴一口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