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地名传说

第七章 民间传说

第一节 地名传说


一、莲花山的由来
几百年以前,莲花山到处都是花草树木,没有人烟。
有一天,从南方来了一个18岁的小伙子,名字叫开端。由于家乡穷,长年吃糠咽菜,他
就背上一口小锅,爬山涉水到这遥远的北方来谋生路。因过度劳累,身体发虚,倒在山路旁
昏了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开端慢慢苏醒过来,发现自己睡在一个木板铺上。他心里觉得
很奇怪,就挣扎着站起来,走到草夹子外边。
举目望去,开端看见了一片片紫油油的山嘟柿和山葡萄,看见了一片片红彤彤的山丁子
和山里红,看见了一片片黄橙橙的山核桃和涨肚黄,还看见了满山遍野娇兰的马莲花。四处
古树参天,鸟语花香,嗬,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地方阿!于是,他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开荒种
地,辛勤劳作,收获的粮食吃也吃不完。
一天,开端去林边的小河里抓鱼,看见河两岸开遍了马莲花。其中,有一棵大马莲花在
万花丛中格外引人注目,香气扑鼻。他就到河里提水浇灌这棵马莲花,此后每次来抓鱼都给
它浇水。
又有一天,开端正蹲在河边抓鱼,发现前边不远处有一座漂亮的小木屋,他感到非常惊
奇,以前怎么没有看见呢?于是他就走了过去,发现屋外坐着一个美丽、动人的妙龄少女。
少女对他说:“小哥哥,我叫莲花,父母都去世了,独身一人在此地住了十多年了”。开端
立刻想起那日救他的人一定是她。
姑娘原来是莲花仙子,长得分外惹人疼爱,开端一望姑娘那含情脉脉的双眸,心里就醉
的不行。此后,男来女往,一起上山采野果,一起下河捕鱼,形影不离。后来结为美满夫妻
,小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随着岁月的流逝,夫妻俩相继谢世。后人为纪念这对恩爱夫妻,就将此地取名为“莲花
山”。
二、老君炼海
这话,总在几千几百年以前了。
那么咱,德都一带,没有人烟,只见白亮亮一片大水,接地连天,没边没沿,整年波浪
翻滚,祖辈儿也没个消停时候。后来,不知道哪年哪月,慢慢地海里浮出了漂垡,滚出了荒
滩,变成绿茵茵一片草地,跟着就有人来这里放羊了。一来二去,放牧的多了,都管这地界
叫“北海”。
有一年,记不得哪月哪天,天气忽然大变,雷声隆隆,雾气沼沼,对面不见人。就这样
足足闹腾了九九八十一天,才烟消雾散,开天放晴。当时,来个老羊倌,是达斡尔人。到那
一天,惊奇的不得了,发现原来平平的海面,忽拉一下凸出了十二架大山。再一瞅,海底有
十二条蛟龙,全都金翅金麟的,上上下下,又翻天又滚地,正翻花戏水玩哩。
“北海出龙啦,这还了得吗?”达斡尔头人知道了,紧忙报给地方官。
“北海出龙啦,这还了得吗?”地方官飞马去京城,由大臣领着,上金殿朝见皇上。
皇上是谁?就是刚坐金銮殿的清朝康熙皇帝。
他端端正正坐在龙庭,听了北海出龙的禀奏,倒吸一口气,老半天没吱声。他暗寻思:
“十二架山,十二条龙!十二条龙,十二家王子!十二家王子,就是十二路反叛那!这要是
结伙闹事,对抗天朝,我这金銮殿也坐不稳啊!”想到这儿,他又惊又怕,不住对天祷告。
康熙虽然心里长草,可是,又装做啥事也没有似的。这时,大臣启奏:“皇上在上,那十二
条金龙可咋办呢?”康熙思忖半晌,才嘟哝着说:
“降龙不作难,
还得老君炼!”
那咱,都说皇上是“金口玉牙”,说话就是“圣旨”,板上钉钉儿。大臣也不敢多问,
连忙叩头说“是”就赶紧领着地方官退朝,打发他星夜赶回北海。
再说,地方官正打马朝东北走,约摸离北海地面还有三百里光景,猛古丁地一阵山摇地
动,闪电霹雳,仿佛就要天塌地陷似的。半悬空,咕嘟咕嘟滚着黑烟,一股接着一股;地面
上,象滚水开锅似的,热浪一阵连着一阵。喷的人都不敢靠近,一靠近就浑身流汗。马不敢
近前,近前就喘不过气来。直到九九八十一天以后,才慢慢安稳下来,那地方官才又上马继
续赶路。
赶呀,赶呀,这天可算赶到北海地界了。再一看,哪还有什么海哟,全干啦!只有五个
大水池子,一个连着一个。那十二条龙呢?哪里有什么龙哟,只有一条条石龙,横七竖八地
躺着,纹丝不动。十二架山呢?山可是还在,掰手指头一数,不是十二架了,又多出来两架
。紧靠着池子的那架山,象座八卦炉,有棱有角的,如同炼炉清出的焦渣子堆似的。
这是咋回事呢?
一个达斡尔老羊倌,喜欢讲古。他跟自己的儿孙讲,儿孙又对自己的晚辈讲,说是当年
康熙求告老天保佑。事有凑巧,正赶上李老君见下方达斡尔人一天比一天多,羊群一天比一
天大,慢惯地面不够占用了,就想替下方出点力。这回,老天爷让他李老君去炼海。李老君
忙从斗牛宫推出他的八卦炉,轰隆轰隆地来到北海,架起炉子就开始炼海了。他一边烧火,
一边清炉膛,顺手把清出来的渣子、火块啥的往旁边一扔,越积越高。经他这一炼不要紧,
可把原来的一片海水给烧干锅啦,那欢崩乱跳的十二条金龙,也炼成驯驯服服,倒伏在地面
上的“焦龙”了。
从此,人们就把月牙船儿排开的五个大池子,叫做“五大连池”;把那个象大煤堆似的
山,叫做“老黑山”;这就是远近驰名的“德都十四架名山”。
三、莫拉布
方圆百里的“石龙”,到药泉山西南的讷谟尔河边就卡住了。在“石龙”头顶上有一块
大礁石,象一个英勇的武士站在那里,他身旁是一个狭长的泡子,象一把闪光的宝剑。这人
形巨石和这把宝剑是怎样形成的?有一个传说:
据说在老君炼山的时候,冲天大火足足着了七天七夜。五大连池地面成了浓烟烈火的世
界。等到烟雾慢慢散后,突然间,出现了拔地千尺的十二架山峰。有的山顶正咕嘟咕嘟的往
外冒岩浆。那凶猛的岩浆,象一条庞大的火龙,到处乱窜,它窜到哪里,哪里的草原、树木
便都化成灰烬。不管牧民还是牲畜,都受到火龙的威胁。这可怎么办呢?
有一位身强力大,胆量过人的达斡尔族年轻壮士,名叫莫拉布。他仪表端庄,武艺高强
,淳朴善良,性情倔强,是达斡尔族部落中少有的好汉。一提到莫拉布的名子,牧民们个个
伸大拇指,都把他看成是民族的骄傲。
莫拉布为反抗官府的欺压,争得幸福和自由,为民族和乡里造福,走访了许多名山宝刹
,投拜了几位大师、圣母,学得一身法术。到底用自己那移山填海、腾云驾雾的本领,惩治
了不少老爷、恶人和毒蛇猛兽,使牧民过上了舒心日子。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竟会天塌地陷,人们就要遭受大灾大难了,他的心象刀子扎似的
难受。他紧锁浓眉,圆睁双目,默默地注视着远方奔涌的岩浆。最后,他对大家说:“乡亲
们!不要发愁,我莫拉布为保住这片草原和牲畜,为父老兄弟不遭受苦难,一定想法把这条
火龙治住,就是烧化了我,也心甘情愿。
他的声音是那样洪亮坚定,12座山峰都发出了回响。
莫拉布说罢,一个筋斗,就扎到了岩浆流中,挥起蘸了天河水的宝剑,用力在岩浆的两
旁深劈两剑,立刻,清亮透明的泉水就从莫拉布砍出的沟里涓涓地流了出来。这下子岩浆就
不往两边淌了,都一直向着西南方,直扑讷谟尔河滚滚而去。莫拉布一见,万分吃惊,若是
岩浆把讷谟尔河堵住,河水泛滥成灾,就更厉害了。莫拉布瞪起双眼,怒视着逞凶的岩浆,
周身的热血沸腾了,只见他一个箭步冲到火龙面前,把宝剑向后一甩,岔开双腿,伸出两条
粗壮的胳膊,好似一道铜墙铁壁。他大喊一声:“站住”!岩浆慢慢流到他跟前停息了。随
着岩浆的逐渐冷却,莫拉布变成一块巨人焦石,屹立在炽热、火红的岩浆之中。他扔在地上
的宝剑,变成了一道晶莹闪亮的大水塘。
从此,这里的百姓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草地又布满肥壮的牛羊。
每当人们望着甸子上的牛羊和那清澈甘甜永不干涸的流水,都不禁想起为治退火龙而献
身的英雄莫拉布。为了永远怀念他,人们就把那12架山中的第一座山,取名叫莫拉布山。
四、障通沟
五大连池腰池子东北岔,有一个沟,叫障通沟。传说这是黑鱼的老家,有很多黑鱼精住
在这一里宽、十里长的沟里。
这一年,江省的地主张天玉带着炮勇来五大连池跑马占荒,把障通沟一带全占了。建起
了一个“玉华公司”,管腰池子东北岔的沟子叫张通沟。可是这个沟上没有桥,运粮草、大
犁都不方便。张天玉就花了很多钱用二月时间修了一座桥。有一个打鱼的王老汉把渔民们召
集起来说:“张天玉把这的土地、山林和沟子全霸占了,大家怎么活啊!”大伙一合计,一
宿的工夫把桥全拆了。张天玉又花了两个月的工夫修了一座桥,也被拆了。张天玉派人四处
打听是谁拆的桥,渔民异口同声地说是沟里黑鱼精闹的事。张天玉只得杀猪宰羊祭奠黑鱼精
,然后,他又第三次修桥。这次王老汉和渔民们都来给地主张天玉修桥。晚上派几个水性好
的钻进水里把桥墩子锯断,桥梁、桥板都是活的,这样水一冲就塌。完工时正是深秋涨水的
时候,张天玉到桥上验工,他刚一上桥,就听有人喊:“看大鱼呀!”还没有等张天玉仔细
看,一个大浪打来,桥哗啦一声塌了,张天玉落到水里,灌了个半死。回到家里连急带吓死
了。
张天玉死了,这地方再也没人霸占了,渔民们又过起了快乐的生活,张通沟也改为障通
沟了。
五、仙女洞
在老黑山西北坡半山腰,有一个大山洞。洞口有一人多高,阴森森,里头的风呜呜叫,
水轰轰响,响声很怕人。
传说老黑山下有个老猎人的孙女讷敏娜,年方二八,善骑射,人也长得漂亮。王爷想抢
她做第八房老婆。讷敏娜骑上快马逃跑,王爷率马队追赶。讷敏娜姑娘张弓搭箭射死王爷,
只身逃进一个山洞。幸遇老仙母在洞中炼宝,讷敏娜就留在洞中和老仙母一起炼宝。终于在
这里成仙,此山洞也就被称之为仙女洞了。
六、二龙眼
传说早年钟灵寺有200垧地,和尚100多人,吃饭的人多,吃水却很困难。每天伙工和尚
得挑二三十担水。要走山道,过石龙,到石龙河去挑水。往返四五里地,伙工和尚都累跑了
,监寺和尚很着急,后来他收留了两个要饭的小孩,是姓于的哥俩,大的叫成龙、小的叫化
龙。成龙和化龙挑着又大又沉的水桶,一天得跑百十来里地,肩膀子肿得象发面馒头,脚也
磨破了,他们就坐在山坡上睡着了。半夜时分,哥俩被“咚咚”的声音惊醒了,一听原来是
从屁股底下传出来的声音。哥俩认为是宝物在作怪,于是他们就找来了镐拼命地刨啊刨……
就听咔喳一声,火星乱冒,象冷丁打个沉雷,“咕嘟”一声从镐刨下去的地方窜出两股清清
的泉水,因泉水是成龙、化龙刨出来的,人们管它叫“二龙眼”。
七、静波池
五大连池第四池子从不起风浪,老是滚着细细的波纹,所以人们叫它静波池。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有个放牛的孩子王小三,经常受地主郝大秃子打骂,吃不饱、穿不
暖。一日他在池边放牛,看到四池中间红光闪烁,水哗啦啦直响,从水中涌出一个镶宝石的
金桌子,桌子上摆着山珍海味,有一个老头,二个少年在喝酒,并邀请小三去吃喝。这样时
间一长就被地主郝大秃子看见了,一次郝大秃子等小三他们正在吃喝时,猛地伸手抢金桌子
,这时一个大浪打来,郝大秃子被淹死了。从第二天起就翻池子了,池水翻起浪来,一直翻
了三天,把郝大秃子尸体翻出来,推到岸边,池子才平静。人们说:这池子最干净,不容一
点肮脏的东西”。从此就叫它为静波池。
八、火烧山
十二架名山中,有一个两瓣山,名叫火烧山。两瓣山峰东西屹立,好象两个又大又圆的
馒头被中间切了一刀。正中间有一个四方大坑,人们说这个山原来不是两瓣的,也不叫火烧
山。
传说光绪年间,有一游方的风水先生,看到此山中有一金马驹,就用五色丝线做了一个
五花笼头,准备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抓金马驹,但连续三年都没有抓到。第四年风水先生预备
了毒箭,准备射死金马驹。这年九月九日天还没亮,风水先生偷偷爬上山顶,预备射死金马
驹,谁知鸡刚叫了三遍,猛听咔喳一声巨响,山从当中裂开了,烈火从山底下喷出来,风水
先生一头栽进火山里,烧成了灰。金马驹子从火光中跳进了五大连池三池子里。
九、石凤凰
传说五大连池东南有一个石头山,有一对石凤凰,因此也叫凤凰山。那石凤凰仰着脖,
张着膀,拖着长长的尾巴,向着山顶,迎着早晨初升的太阳,好象要展翅飞舞似的。
山西边住着一位姓姜的大地主,外号叫“棒子手”。他听说石凤凰是吉祥之物,就想把
这对石凤凰做成一碾一磨,这样磨出的米面就越吃越多。第二天他就找来了石匠,想把那雄
石凤凰打制成碾子,但干了一天也錾不下一块石头。他就请风水先生想办法,风水先生在山
根下听了三天、偷听了雄石凤凰的话,用黑牛粪沤石凤凰,终于把雄石凤凰做成了碾子。“
棒子手”非常高兴,带人去抬石凤凰做成的碾子,结果被石碾子压碎了车,惊毛了马,压死
了“棒子手”。风水先生惊慌失措,脑袋碰到石碾子上,撞死了。但雌石凤凰和雄石凤凰打
制的大碾砣子现在仍然屹立在山上。
十、碎金
十四架名山中,有个小格拉球山。传说早先年这山里藏着金子,那些金子都是大块的,
叫狗头金。一到年三十晚上,百宝动的时候,金子放出光来,照红了天。
一年春天,从南方来了一个看宝人,住在山南小屯的黄三家。一天,看宝人因家里来了
急信让他马上回家,他就对黄三说:“格拉球山里是一个金宫殿,里面有一个金魔姑,一盘
金钢磨,大块金子遍地都是,金魔姑想用磨把金子磨碎藏起来。开这座山的钥匙有三个:用
过八辈子的锈花针;长得出奇的花毛驴;使过八辈子的锄头。”黄三找到了这三件开山钥匙
,按照看宝人的吩咐,骑着花毛驴,扛着锄杠,拿着锈花针,绕山左三圈、右三圈,花毛驴
大叫三声,山就起了空。黄三急忙用锄杠支住山,进去把针别在金魔姑身上,金魔姑就不动
了。黄三只顾贪婪地往外拿金子,忘记了看宝人嘱咐的时间,结果时辰到了,锄杠断了,山
落了地,把黄三和花毛驴扣在里面。金魔姑又会动了,她套上花毛驴,把大块金子磨成碎沫

十一、药泉
相传很早以前,在药泉山下有一个大牧场,牧主的女奴阿美其格和青年牧民嘎拉桑白音
偷偷相爱。嘎拉桑白音因为反抗牧主的压迫而被毒打,阿美其格偷出牧主的马,驼着嘎拉桑
白音逃跑。牧主在追击中用毒箭射伤了阿美其格的腿,阿美其格毒性发作后昏倒在一个水坑
边。嘎拉桑白音焦急万分,这时他看见一只小鹿不知被什么野兽咬伤,右后腿血淋淋地走进
水坑,当小鹿走出来的时候,受伤的腿全好了,跳跳蹦蹦地跑走了。嘎拉桑白音又惊又喜,
认为这是神水,于是把阿美其格的腿放到水坑里去洗,阿美其格腿上的伤口一会就好了。自
己也到坑里去洗,鞭伤也好了,再一看这个泉子的水清亮亮的,从泉底往上冒一串串水泡,
喝到嘴里又凉又煞口,有一股药味。为了记住这个药水泉子,他们在旁边堆上一堆碎石,又
用箭在地上刻了“药泉”二字。并把药泉的事告诉贫苦牧民们。
阿美其格和嘎拉桑白音得救的时间是在五月份,所以后来人们就把五月订为“药泉会”
。年年五月,远近的牧民赶着大蓬车来赶会,一住就是一个月。临走时还要在碎石堆上扔下
一块纪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