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前言

前言



《带岭区志》五经寒暑,三易其稿,终于付拧成书。可谓带
岭林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一件大事。
志书,古称“一地工具之书”,“博物之书”,具有资政、存
史、教育三大作用。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盛世修志”乃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使命。然而,编修一部
社会主义新志,特别是象《带岭区志》这样政企合一的林区地方
志,更是一项既无系统资料可稽,又无现成蓝本可鉴的新事物、
新工作,难度颇大,使命维艰,须勇于探索,慎始而敬终。
几年来,我们在区(局)党委和区政府(局)的领导下,在
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区(局)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下,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致力于这部
志书的编纂,力求全面、准确、系统、科学地记述本区自然面貌
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以期借鉴历史经验,引出规律性的认识,使
人们读后鉴古知今,思想升华。我们相信它将对我区(局)的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带岭地处小兴安岭南麓,伊春市西南部,绥佳铁路中段,交通
便利,资源丰富。日伪统治时期,将这里辟为森林经营的“文化
设施作业区”和天然林实验林区。建国后,国家在此建立林业现
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林业干部培训基地,对外开放、旅游观
解放以来,以张子良为代表的历届领导带领广大工人、农
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开拓前进,为了带
岭的繁荣昌盛,为开创一条中国式的林业发展道路,呕心沥血,
鞠躬尽瘁,贡献了宝贵年华。他们用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进行大
量的多方面的科学实验,营造了一片片新林,培育出一代新人。
周恩来总理的“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夙愿正在变为现实。他们
的光辉业绩已载诸史册,千山万壑,河谷平川,到处为他们树起
绿色的丰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人民坚持执行“改革、开放、
搞活”方针,生产进一步发展,经济更加繁荣,职工物质文化生
活得到很大改善。人民安居乐业,奋发向上,新兴的带岭林城更
加欣欣向荣。
本志书搜集资料工作始于1982年,执笔则自1986年初。在编
写过程中,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地方志协会副会
长王文举同志,三次来带岭热心指导;省森工总局志办领导及
《伊春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候保年、宋益和同志,参
加了《带岭区志》的审定工作。同时,我们还得到许多兄弟单位
和许多老同志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资料不足和编辑人员力量有限,加之时间仓促,疏漏不
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如评指正。好在已有开端,弥补有
期。我们寄望来者把带岭建设得更加绚丽多彩;更望下一代修志
者后来居上。
带岭区志编审委员会
1988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