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村、屯

第三节 村、屯



秋丰
位于本区南部东方红林场境内,距带岭镇17公里。1965年,建秋丰营林村,安置社会
浮闲户。同年建办公室及住宅4栋,土木结构,面积800平方米。后来又建土木结构住宅
60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营林村被撤销,秋丰改为农业生产大队。现为
秋丰村,居民26户。
红星
位于本区(局)南部,大青川河下游,距带岭镇11公里。1956年,为安置社会浮
闲户,在此建立了农副业生产基地,动员镇内部分浮闲人员来此安家,成立红星农业生
产队。当年建2栋临时大棚,后又建土木房3间,约80平方米。
1959年,局在此建农场,与红星大队并存。局投资建一批简易新房。1960年农场迁
离。1959年红星生产大队建房280平方米,又建商店营业室200平方米。
1960年,红星大队新建俱乐部、商店、生产队队部房屋三栋,土木结构,面积800平
方米。还建砖瓦结构猪舍200平方米。
1977年,局投资在红星村建砖木结构小学校舍400平方米。至1985年全村住宅总面
积4,980平方米。现为大兴乡的行政村,居民166户。
营林村
1964年,中央林业部首先在本区(局)红星村进行营林村建设试点。1965年,除红
星村外,本局在南片又建松山、松海、青山、石山、黎明、平顶、红卫、长河、秋丰、
秀水等营林村。其中石山、平顶、黎明,通过自建公助形式各建土木结构住宅9栋,
各为720平方米。在红卫,长河建砖木结构房屋1,80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开始不
久,营林村撤销,新建房舍大部分闲置或被拆毁。
红星村在红星大队西岗上,建房9栋,土木结构,面积2,300平方米。1977年,营
林村住户迁离,房屋全部拆毁。
松海村建立木结构住宅1,700平方米,在“文革”后期,住户搬迁,房屋全部被拆
毁。青山村也遭同样命运。
凉水
位于本区(局)北沟中部,距带岭镇27公里。原建有森林铁路,后改为公路。1953
年,局为进行木材生产机械化试点,曾在此建第二伐木场。同年,建土木结构房屋4栋,
800平方米。后又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1栋,面积500平方米。
1958年,上级将凉水划归东北林学院作实验林场。1962年,该场建砖木结构主
楼、教学楼、服务楼、住宅楼4栋,面积5,060平方米。后增建木工车间、电厂、机修
车间、食堂等房舍共4,238平方米。同年,建成砖木结构住宅,共21栋,面积3,045平方
米。至1985年,房屋总面积12,343平方米,居民61户。
1979年,中央林业部决定,将凉水实验林场改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筑新颖别
致,对称协调。楼房为二到四层,还有凉亭、小桥等景观。这里每年接待许多国内外专
家、学者、友人及港澳同胞参观考察。
建设兵团住宅
1970年,黑龙江省建设兵团某连进驻大青川林场青山沟,进行人防工程建设。初
在青山沟口修建板夹泥结构房屋6栋,面积360平方米。在路北建砖木结构房屋1栋,
300平方米。后在青山沟13公里处又建宿舍、车库、修理部等房舍21栋,面积1,200平方
米,其中砖木结构280平方米。
1976年,兵团某连撤走,房产设备划归汤原农场。除沟口几栋房屋保存外,其余全
部拆迁。
“二O一”
位于本区东南部,大青川林场西部,距带岭镇4公里。带法(带岭—一浩良河)
公路从村北东西通过。因地处绥佳铁路201公里处,故旧称“二O一”。
伪满康德七年(1940年)日本坂田“柜头”在此盗伐木材,建木刻楞房一座,约60
平方米。1942年迁入一户居民,自建木刻楞房2间,面积28平方米,至今犹在。“九·
三”胜利后,这里又住进3家单身户,自建“马架子”式小房,面积不足30平方米。
1948年,居民成批迁入,建18间土木结构住宅,面积310平方米。1956年,又迁入17户居
民,自建土木结构住宅,共计35间;面积1,400平方米左右。1975年,在此设大青川生
产大队。1978年,新建砖木结构大队办公室、车库、医务所等房屋160平方米。至1985
年,私建住宅共4,950平方米。现为村的建制,住户111户。
秀水村
位干带岭镇西南部、大箐山脚下,距带岭镇4公里。1966年,建营林村村员住宅11
栋,土木结构,面积660平方米。同年迁入22卢。“文化大革命”后,属本区金星大队
管辖。1984年生产队撤销后,归金星村管辖,现只有几家住户。
近十年来,由于镇区建筑面积不断扩展,带岭镇附近的金星、新兴(良种队)、永
兴、双兴等4个较大的自然村,已与城镇居民区连成一片,职工、村民混居,街屯毗
连。1984年,这4个自然村划入带岭镇内,但仍保留自然村建制。
南九公里
位干带岭镇通往东方红林场的带浩公路东侧,距带岭镇9公里。1978年,黑龙江省
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在公路东侧建砖木结构农场办公室、宿舍l栋,面积300平方米;公
建简易住宅12间,面积220平方米,居民4户。村未命名,习惯称为“南九公里”。
牛奶场
牛奶场,位于带岭北3公里,永翠河西岸。1956年,带岭森工实验学校饲牛售奶,
建砖木结构牛舍200平方米。1968年牛奶场撤消,房舍改居民住宅。相继建简易房5栋,
面积250平方米,住居民12户。
北四公里屯
位于带岭北4公里,永翠河东岸。伪满时住4户单身汉,各建马架子房1栋,各为20
平方米。1956年有住户12户。建土木结构住宅7栋,面积385平方米。1963年建立生产
队,属永兴大队第七生产队。1976年建生产队办公室,砖木结构,300平方米。私建砖木
结构住宅3栋,300D平方米,土木结构住宅35栋,面积1,850平方米。有居民41户。
五公里林间居民点
五公里居民点,位于带岭北部永翠河西岸。1955年永翠经营所在此设生产段,建木
刻楞宿舍、食堂2栋,面积800平方米。1964年,职工通勤,房屋拆掉。1972年建立生产
队,为永兴大队八队。1974年建小学校,砖木结构,150平方米。相继私建住宅23栋,土
木结构,面积1,610平方米。1979年小学撤消,校舍改为住宅,现有居民23户。
此外,在六十和七十年代期间,带岭北沟尚有鹿鸣、新胜、桦南、清水、31公里等
几处居民点,以及花园、美林等数处营林村。至七十年代末,由于营林村解体,林中居
民点集中居住(便于管理),这些居民点各户相继撤迁,房舍闲置,后多倒塌或被拆
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