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建设备
第二节 基建设备
五十年代初,基建施工全靠手工作业。工人编的顺口溜“木匠抡斧瓦匠刀,供泥运
砖靠肩挑;筑路土筐满地飞,砂石采运凭汗浇”是当时工人艰苦劳动的真实写照。1954
年,在全国创造生产新纪录和开展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启迪下,本局基建工人开展起技术
革新、改革生产工具活动。首先行动的基建工程处木工车间工人,经过一段时间钻研试
制,搞成“土洋结合”的打眼机、凿铆机、咬扇机等3台设备,效率比手工劳动提高1
至5倍。通过试产、表演,对大家震动很大,从而激发了广大基建工人革新技术的热
情。翌年,木工车间由几位老工人带头,又试制成功大型自动裁口机、多用刨子、平刨
机、窗扇安装机等4种简易加工设备,提高工效4倍。到六十年代初,基建各工种虽然
也出现了一些改革技术、改进工具的事例,但自制机械设备甚少。1963年,企业投资购
进了立式钻孔机、制砖机、三面压刨机、电力截锯机等设备;运砖送泥,基本实现手推
车化,人挑肩扛运料的场面越来越少。
1966年,基建工程处木工车间出现第2次技术改革高潮,以尹殿太、潘江等老工人
为首的革新能手,自制副夹器、剔槽机2台木工机械,提高工效6倍。1972年,制成液
压窗扇安装机; 1976年,又改进六用刨成功,还自制1台自动裁口刨光机,比手工劳动
提高效率7倍以上。
为提高基建施工和筑路效率,进一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1965年,购进双筒绞盘
机、压浆搅拌机、风压机各1台,推土机2台,解放牌汽车2台。1970年后,又购置了
带锯机、震捣器、潜水泵、纲筋切割机、卷扬机、空气压缩机、制瓦机、柴油机等40余
台新式机械设备。
1965年,本周南沟全面进行公路建设。为加强机械化施工,筑路队同汽车队合并,
除原有解放牌汽车1台、355汽车1台、拖拉机2台外,又购入东方红54推土机24台,
解放牌汽车1台,油槽车1台,解放牌翻斗车12台,压路机3台,电站2台,车床1
台。筑路设备达50台(件)。
1979年,为适应高层建筑施工的需要,自制了3台龙门吊,又购置胶轮手推车80多
辆。使许多繁重劳动实现机械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