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建材生产
第四节 建材生产
区(局)建材厂
1950年,基建科在带岭镇北四公里,修建生产红砖的窑地,1969年改称砖厂,现称
建材厂。初建时,只有两座马蹄窑,手工生产,年产红砖200万块。1959年,试用本局
机修厂制造的制砖机生产砖坯,由于技术水平低,红砖质量差,废品多,于1966年停产。
经过改建,建材厂于1969年恢复生产。1970年,试制红瓦,年产80万片,由于土质不
良,质量差,干1972年停产。1977年,新购2台制砖机,新建一座24个窑门的轮窑,年
产红砖由200万块增至600万块; 红砖标号由105号增至135号。至1985年,建材厂年产红
砖9,000万块,红瓦900万片。
场、队砖瓦厂
1954年,永兴生产合作社在镇北二公里处建一座马蹄窑,是社办第一家砖厂,年产
红砖10万块。1975年改建6个窑门的方框窑。归生产大队经营后,又改建成11个窑门的
串窑,年产红砖100万块。1980年开始生产机制砖,1983年该窑由个体户承包。
1973年,双兴生产大队在公路北侧建砖厂一处,手工作业,年产红砖50万块。开业
6年共产红砖300万块。1978年砖厂停产,不久复建瓦厂一处,以水泥、砂土和卤水为原
料生产房瓦。因产品质量次,销路不佳,不久停产。
1973年,红星生产大队第三生产队建一座两个窑门的方框窑,年产红砖40万块,”
1984年停产。共产红砖400万块。
1975年,金星生产大队在秀水修建砖厂一处。初建为方框窑,后改为马蹄窑。开始
时,手工制坯,1977年改用机械制坯,年产红砖80万块。至1983年,共产红砖400万块。
1984年由个体户承包。
1976年,由基建工程处、永兴砖厂派人去永翠、明月、北列、寒月等林场传授制砖
技术。这些单位都已建窑,以知识青年为基本劳力试产红砖成功。后都未能坚持生产。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青川青年创业队建窑生产红砖。所出产品多半自用或供林
场使用,年产10万块砖。后“创业队”生产转向以木材综合利用为主,砖窑停产。
房建队木工车间
1952年,局基建科设木工组。1954年改为木工车间。初建时,生产均系手工作业。
1954年。开始部分机械化生产。至1976年可以加工原木,制作门窗套、房架子等。主要
工序已实现机械化作业,承担起本区(局)房建木料加工和门窗制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