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队伍
第一章 经营沿革
第一节 机构队伍
1940年,伪满北安营林局在带岭设营林署。下设庶务、业务两科。庶务科下设会
计、秘书两股;业务科下设业务、造林两股。管理人员66人,署长、科长均由日本人担
任。1944年2月,营林署与满洲林业株式会社合并,改称带岭林产公社,划归汤原县
管辖。
1951年3月,松江省农林厅设立带岭森林抚育站,在带岭镇育林路西段修建办公
室、宿舍、职工食堂、仓库等,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同年8月竣工。建站初期,
有职工100余人,其中,管理干部15人,长期工20人,临时工60多人。带岭苗圃作为抚
育站下设的机构,继续从事育苗生产。
1952年8月,根据上级部署,为进行抚育更新实验,将抚育站并入带岭森工实验局
抚育科,配备管理干部10人。1954年,成立带岭森林经营所,技职人员和工人增加到
200余人。由过去的季节性作业改为常年性生产。
1955年3月1日,将带岭林业实验局的抚育科改称为森林经营所。1956年,根据黑
龙江省林业厅的决定,带岭森林经营所改为带岭实验林管区,下辖小白、明乡、木曾、
石头河子森林经营所和寒月、北列、南列、凉水、明月、永翠、大青川7个营林施业
区。营林专业队发展到近2,000人,青壮年人数占80%以上。从1950年至1955年,全局先
后举办了12期营林技术学习班。根据生产作业项目需要,培训营林技术骨干200人次。
1957年4月,林管区管辖8个森林经营所。除从事造林、抚育外,还有计划地开展
抚育伐、卫生伐作业。
根据省林业厅的部署,1958年4月,带岭实验林管区与局(校)合并,下设森林经
营利用科。同年,小白森林经营所、朗乡森林经营所划归朗乡森工局。原林管区所辖7
个营林施业区划归带岭森林工业实验学校(当时局校合一),将7个施业区变为7个森
林经营所。同年8月,凉水施业区划给东北林学院作为教学实验基地。寒月、北列、南
列3个施业区定为木材生产的主伐林场,明月、永翠、大青川等施业区确定为森林经营
所。当时全局共有营林生产人员1,346人。到1960年,采运作业劳力不足,中共带岭森
林工业实验学校委员会为了保证木材生产,将明月森林经营所100余名工人调给北列林
场,充实木材生产队伍,并将明月森林经营所划为北列林场的一个分场。同年,将带岭
苗圃(中心苗圃)与永翠森林经营所合并。全局营林人员减少到417人。
1961年9月,原营林机构和人员归局所属。营林技术力量有所增强,有70名大中专
毕业生从事营林技术工作,还配备了拖拉机,开沟机,降雨机,胶轮拖拉机,五铧犁等
机械。为营林机械化奠定了良好开端。
1962年,局党委决定充实营林队伍,先后配备了400名营林工人。1963年,局、校
彻底分开,经营利用科改称带岭林业实验局森林经营处,主管森林抚育、人工造林、育
苗生产、森林保护、林政、护林防火等工作。经营利用科配备管理干部10余人。同年。
实验局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委黑发(62)373号文件精神,成立营林处,并依据黑
龙江省林业厅(62)林字276号文件要求,充实营林劳力,使营林生产人员达到550人。
当年,又恢复了6个森林经营所(寒月、北列、南列、明月、永翠、大青川),撤消带
岭河南苗圃。全局除4名大中专林学专业毕业生留局机关外,各场、所都配备有大中专
毕业生从事营林技术工作。营林技术力量进一步增强。
1968年,营林处撤销,区革委会成立生产指挥部,下设林业组,负责木材生产和营
林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同年10月,精简机构,局机关仅留一人负责营林生产技术指导工
作。营林专业队减少到495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营林队伍松散,采育失调,更新
“欠债”,矛盾突出。在此情况下,黑龙江省林业总局于1971年发出通知,要求恢复营
林队伍,建立营林处和森林经营所,确定带岭林业实验局营林生产劳力指标为700人。
同年11月,营林队伍补充青年工人700人,其中女工280人。新工人到职后,局又从中
调给采伐队男青年工人105人。
1972年,局建立8个森林经营所,一度出现几个场、所共存局面。
1973年恢复局营林科,负责全局森林抚育、人工更新、苗木培育、护林防火、林政
管理、森林保护、资源管理等项工作,配备管理干部7人。
1974年末,局党委为解决场所业务上的矛盾,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干部,决定将
场所合一,成立十一个经营林场(曙光、寒月、朝阳、东风、北列、碧水、红光、明月
永翠、大青川、东方红)。同年,有8个经营林场建立了山地苗圃。同时,局成立林政
科,既管护林防火、林政,又管防汛、防震工作。
1977年以后,又分别成立黎明、秀水2个经营林场,并相继建立了森林保护工作
站、气象站和种子站。由于新工人多数不熟悉营林业务,作业质量一度下降,为此,局
先后举办5期营林学习班,分批集训营林工人,使新生力量掌握造林、整地、育苗、森林
病虫害防治和更新普查、森林资源调查等一两门或多门技术。学习班分为短班、长班两
种。时间最长的6个月,短则半个月左右。共培训近200名技术工人。截止1985年,全局
从事营林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有72名,中专生37名。1980年,区(局)党委将营林科改为
营林处。内设生产、资源、林政三个股及森保站、种子站等机构,管理全局营林工作。
后又增高种苗股、调度室、验收队、气象站、财务股等。全处共有技术管理干部及及行政
干部36人。至1985年末,营林工人共有1,128人,其中技术工人为150人,占全部营林工
人的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