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起苗

第六节 起苗



起苗方法
五十年代初,起苗生产均系手工作业。春天造林季节起苗,随起随运。
1954年,落叶松换床起苗及造林苗木出圃,均用锹起。同年,对落叶松苗采取锹起窖
藏,春季出窖,用于上山造林的办法。1958年,始用机械牵引起苗刀切根后,再以手工
提苗(起苗),体力劳动减轻,起苗效率提高,苗木质量亦好。
截报及换庆
为了促进苗木根系发达,径级粗大,提高造林成活率。从1958年开始,每年春季对落
叶松、樟子松等苗木,在苗床上进行截根,以代替换床。经验证明,截根后的苗木,地
径粗度增加30%(换床的增加的%),侧根数量及根重都增加60%。截根后,对多余苗木
进行换床。换床苗木质量虽好,但成本高。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未大面积换床。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从1981年开始,实行大面积换床,使用换床植苗板,株行距均
匀,不窝根。换床作业速度快。
选苗
赵苗后,进行分级选苗。方法是:拟定标准,按不同树种、苗龄副劣留化,保证苗
木质量。选苗后接等级过数,打捆,验收。
运苗
将验收合格的苗木,多用草袋片包裹好,以草绳打成捆,然后洗水,保持湿度。包
好浇水后,由县林场或经营所来车,及时装运到山上,放进苗窖临时贮藏或掘沟假植。在
春季造林紧张时,有些林场(或经营所)用车将苗木直接送至造林小号附近,或在公
路、森林铁路旁假植。当运力不足或机动车辆不够时,则用肩扛臂挟,或用自行车载等
运黄方式,将苗木运到造林现场。有时由于忙乱,组织不善,假植不力,苗木质量受到
影响。
假植
苗木运至造林山场后,对当日未用完的苗木,为防止风干,便选择窝风、土壤潮
湿、靠近水源的地块将苗木假植。假植时,用铁锹或镐挖成浅沟,深度以没苗木根径为
限,宽度以可放置一把苗木为准,其长度视地势条件和苗木多少而定。培土后,用脚踏
实,开浇木以保持温度,再以草袋覆盖,防止日晒苗枯。造林用苗时,随用随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