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整地

第二节 整地



1951年,开始在带岭镇东荒山上造林。采取粗放整地方法,随整随造。1954年在皆
伐迹地采用带状整地和方块整地两种方式。带状整地,视山地形状确定横山或顺山(搂
带);方块整地(刨穴整地),穴为50×50厘米,刨成丘形。整地时间在造林前一年秋
夏进行。此法沿用至今。在荒山和皆伐迹地造林取得初步经验后,开始有计划的改造低
湿也1956年,首先在带岭东北沟改造低湿地和间歇积水地。采取的方法是扣草皮整地
提高栽植点,不使苗根受积水浸泡。对常年积水地,采取筑高床整地的方法。床长2
米,宽1米,高30厘米。每个苗床上可栽植10棵落叶松,地温高,有机质分解快,便于
幼树吸收,可提高树木生长速度。在取得经验后,1964年,又在大青川森林经营所试验
低温地机械化整地,用大马力拖拉机牵引开沟犁,在低位沼泽地上开设截水沟和排水沟
将积水排干,然后进行人工筑高床。对中位沼泽地,则在截水、排水的同时,用大马力
拖拉机牵引开沟犁,扣大垄,空间距为3.3米,然后在垅台上造林。此法也收到实效。
1976年,又引进农业机械(铧犁)在大青川低温地和沼泽地上筑埂,隔年在埂上造林。
本局低湿地改造的经验,受到国内外同行业重视,不仅在东北、内蒙古林区许多林业企
业大面积推广,而且受到罗马尼亚、芬兰等国林业专家的好评,并对此建立了技术交流
关系。有些林业院校将此项成功实验写入教材。
对低湿地的改造,人力整地多在夏季进行,机械扣大垄则多在初冬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