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病虫鼠害防治
第七章 森林保护
第一节 病虫鼠害防治
机构人员
随着抚育更新事业的发展,从五十年代初,即将森保工作纳入营林重要日程。1954
年,带岭森林抚育站设1名技术人员,负责森林保护工作。1956年,带岭实验林管区配
备2名专职森保技术员,定期到各林场、各经营区调查病害、虫害、鼠害发生情况,指
导各经营区开展防治工作。1965年,进一步充实森保工作机构,局营林科有4名专业人
员从事这项工作。1974年,经黑龙江省林业总局批准,带峙局建立森林保护防治站,归
局营林科领导。1984年,森保防治站与科研所森保研究室合并,人员增加到工2名,其中
有森保工程师3名。同年,各林场设专职或兼职森保防治员1—2名。配合局森保防治
站技术人员进行病、虫、鼠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病害防治
带岭地区对树木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有:育苗期松苗立枯病,落叶松松叶早期落叶
病,落叶松柏梢,人工红松林的疱锈病,红松烂皮病,松根朽病等。还有杨树烂皮
病,杨树溃疡病,杨锈病等。对这些病害,分别采取不同防治措施。对松苗立枯病,采
取选良种、对土壤和种子消毒、适时播种等防治方法,病害发生时,又用新洁尔灭1:
5000液体喷洒,效果颇佳。对红松疱锈等病也相应地进行人工处理。
虫害防治
本地对林木有危害的虫害;苗圃有地下害虫—一朝鲜金龟子、金针虫、地老虎、蝼
站等。主要危害针叶树的根部和茎部。对落叶松人工林危害严重的害虫,有松毛虫、球
好、尺蠖、红腹叶蜂、松绿叶蜂、松自小卷俄等。红松林害虫有红松球蚜、松悄象骆 螂
等。杨树上有杨干象 ,金花虫、天幕毛虫等。
翁物防治。防治工作始于1954年,最初对球蚜、松皮小卷蛾进行防治,用90%的敌
百虫兑成1:500溶液喷洒,施放“666”粉剂及烟雾剂进行灭虫。
生物防治。1974年,用招引益鸟灭虫方法,在东山落叶松人工林内,悬挂500多个鸟
箱招引益鸟。鸟箱多是木板巢箱、树段巢箱。把引大山雀、沼泽山雀、红尾鸲、白眉
公鶲、小斑啄木鸟等益鸟,有效的防治了虫害发生。
1973年,试验成用自僵菌、青虫菌防治落叶松毛虫,防治效果达90%。1975年。开
始用异色瓢虫防治红松球蚜、落叶松球好。在大青川回春岭红松人工林、东山红松种子
园、四公里落叶松种子园释放80斤异色飘虫、1,00Q多条幼虫、100多个瓢虫卵块及500
多个蛹。灭蚜效果显著。控制虫害发生。翌年,又从长春、林口等地引进赤眼蜂、平腹
小蜂防治松毛虫,在东山人工林地内释放,取得明显效果。
1981年,带岭林区发生大面积松毛虫害,受害面积达30,075亩,采取人工捕捉、药
物诱杀和飞机撒药灭虫等多种防治方法,其中飞机撒药灭虫22,170亩,虫害基本得到控
制,大面积人工林得到挽救。
鼠兽害防治
1962年,森保人员开展森林鼠害防治研究工作。对林木危害严重的鼠类有两种;一
种是啃食树皮或根部的鼠类有棕背 、红背 、东方田鼠;另一种是取食林木种子的花
鼠、松鼠、大林姬鼠等。1965年以后,带岭相继有4次重大鼠害发生。由于采取药物
(磷化锌、氟乙 胺毒饵)防治,基本控制了鼠害的发展。然而,1984年,发生特大鼠
害,大面积人工林受到威胁,则采用了飞机撒药灭鼠办法,共撤药33,525亩,又一次控
制了鼠害的发展。
本地鹿、狍子等野生动物,对人工杨树林危害严重,幼树树梢常被其吃掉,尚未找
出有效防治方法。1983年,在东方红、明月林场人工杨树林内,试用塑料袋包住树梢
方法,防止鹿狍啃咬,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