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护林防火

第二节 护林防火


森林火灾的发生,除雷击等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为因素所致。1950年,开始在北
沟森铁线路两侧,每年割打防火线,特森铁两侧之杂草、灌木除掉,打出宽10米的隔离
带,以防止机车喷火引起森林火灾。
1951年,成立带岭森林抚育站,管辖牛奶、红叶、朗乡、小白各施业区的护林防火
工作。护林防火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每年春秋两手确定防火戒严期。在防火期间,居民
轮流站岗,发现火情,全民动员,上山扑火。1954年,成立带岭护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部
成员由区政府、实验学校、林管区等单位人员组成。划定防火期与戒严期。春季防火期
从3月15日至6月15日,戒严期为4月Zo日至5月ZO日;秋季防火期从9月15日至11月
15日,戒严期为10月1日至10月30日。春秋两季防火期,均根据气候、降雪(雨)情况提前
或延长。在春秋防火期内,均召开全区(局)护林防火誓师大会,发布护林防火《通告》
和《戒严令》,宣布组织机构及扑火队伍名单。然后,自上至下加强查禁工作,控制火
山人员,严禁在野外吸烟弄火,对防止山火确有效果。从1955年起,把护林防火制度
化、常年代。防火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配备4名专职工作人员和39名脱产护林人员。购
置一辆专用防火汽车、两辆摩托车。还有电话、抽水机等防火设备。
1956年,防火指挥部分设林政管理科、防汛指挥部,既管防火,又兼防汛工作。同
年7月,在大青川、凉水、永翠等地修建7座高约20米、木质结构防火瞭望塔;翌年3
月,完成44公里的电话线架设工程。开始实施“防胜于救,防重于救”的防火方针。根据
森林分布情况和立地条件,对各施业区进行防火分类:第一类为原始林,第二类为采伐
作业区,第三类为林区边缘地带。全局划分出20个重点防护区、24个火险区,并根据地
被物易燃性划分出三种地带:一是火灾危险性大的地带,二是中等火灾危险性地带,三
是火灾危险性小的地带。每个护林人员根据不同条件,划分出不同类别的管护面积、巡
护里程,实行包干负责制。1968年以后,加强了护林防火群众宣传工作。在防火期内,
广播站举办防火专题节目;电影院利用映前时间,放映防火内容的幻灯;各中小学校学
生利用课余时间,列队走街串巷,敲锣打鼓,宣传护林防火。
1980年,先后将大青川、北五公里等4处土木建筑检查站改建成砖瓦结构建筑,总
面积200平方米。同时,组建一支42人的专业扑火队,配备14台三轮摩托车、16台风力
灭火机、9台无线电对讲机。此外,全区还有基干扑火队员1,532人;在永翠的东山、
北列鹿鸣沟、凉水自然保护区、大箐山建造4座钢架护林防火瞭望塔,分别设置有40
倍光学望远境,可瞭望半径15一20公里。到防火戒严期内,专业扑火队处于临战状态,
昼夜驻守巡逻。防火指挥部还组织宣传车,到山上各居民点及山下各街道宣传护林防
火;有时将破坏林政或火灾肇事者定点揭露,现身说法进行教育。全区建有大、中型永
久性宣传牌400余块。各街道组织居民制定防火公约,并编组值日,5级风天气,控制
用火。1982年,为便于单独作业,训练队伍,防火指挥部、林政科另建468平方米办公楼
一栋,防火人员增加到64入。有汽车3辆,摩托车14辆,风力灭火机32台。设有昼夜
防火值班员,按照护林防火工作指挥图、专用地形图进行指挥。防火办设有沙盘和各
种图表。截止1985年,全区已实现33年无森林火灾,受到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