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拖拉机集材
第五节 拖拉机集材
实现机械化作业后;拖拉机是伐区集材的主要机械。第一代集材拖拉机是1953年从
苏联引进的3台KT—12型45马力拖拉机,在带岭森工实验局第二伐木场(凉水)进行
实验。由于是我国森林工业系统首次使用拖拉机集材,故边生产边总结经验。KT-12
拖拉机引进后,带岭局挑选工人程宝柱、高克石、李广信3人驾驶。同年10月开始试
产。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驾驶技术不熟练,机械效率不高,当年冬季仅集材1,578立方
米,台班产量仅10多立方米。通过集材试验,工人们初步掌握了驾驶技术。1951年,将
KT—12拖拉机集材编入作业计划,此后,KT-12拖拉机在伐区机械化生产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至1959年,购进12台KT-12型拖拉机。由于KT一12拖拉机马力小,爬坡能
力低,爬坡最高限度为12度,给伐区丢弃大量“山帽”。六十年代初,因油脂燃料紧
缺,不得不在KT一12拖拉机上控装瓦斯发生炉,改烧柈,用桦木小柈作燃料。一台
拖拉机一年要烧好材70--80立方米; 而打小木柈、建木柈库要耗用大量人工。工料浪费
大,成本高。
附:
1960年从苏联引进两台T T一40集材拖拉机。次年秋,从伊春调进4台、从黑河
林管局调进6台同型机械;1962年2月,又从苏联引进2台T T—60集材拖拉机。这些
机械相继在北列、寒月、南列各伐木场进行实验。这两种型号的机械都烧柴油,马力较
大,爬坡性能较好,能摘“山帽”,生产成本较低。从而取代了效率较低的KT-12拖
拉机。
1963年,又引进10台T T一40m拖拉机。南列、北列、寒月三个主伐林场完全换成
以柴油作燃料的拖拉机集材。同年,国产J—50、J—80集材拖拉机试制成功。次年,
在带岭局进行集材生产试验,通过了国家级的技术鉴定。生产厂家开始大批量生产。
从1956年以来,全局集材机械不断增加。至1963年,已有苏制和国产集材设备26
台。
1963年后,KT一12拖拉机已被淘汰。至1965年全部用国产设备代替苏制集材机
械。
1976年,中央林业部从芬兰引进三种集装运联合机;①882KK型采集联合机; ②
8809型打技、造材联合机; ③928型集装运联合机,在带岭高碧水实验林场天然林伐区
进行生产实验。三种设备优越性是:劳力使用少,作业能量大,移动方便,自动化程度
高,生产速度快。适合在人工林地皆伐使用。因带岭天然林伐区地形复杂,坡度较高,
立木径级大,择伐作业难以发挥设备效能。不久,上级机关将此三种联合机械调往大兴
安岭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