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归楞

第六节 归楞



带岭局在实行机械化作业以前,一直依靠人力、畜力在山场对原木进行小集中,根
据山场作业条件,分别归山楞和中楞。1954年,全局实现机械化作业后,冬季由拖拉机
从伐区集运原条到中楞进行造材,然后归楞贮存;夏天再用森铁小火车运至山下贮木
场。当时,为解决中楞造材和装车问题,曾在各山场建立了中楞管理所,负责中楞产品
验收、原木装车等工作,以保证贮木场卸、归、装作业畅通。
当时中楞归楞的方法有三种:①平地用人拾(俗称“抬蘑菇头”);②修建天桥归
楞; ③归山坡楞。其中归山坡楞的方法简便易行,而且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但需有适
当的坡度条件。
在森铁实行原木运输的五十年代初期,贮木场归楞仍是人拾肩扛,重体力劳动。实
行原条运输、在贮木场造材后,开始用绞金机归楞,楞垛归的较高。六十年代初,贮木
场人力归楞虽未绝迹,但多在距离楞垛较远、绞盘机不能到达的地方进行。抚育伐材仍
以人力归山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