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装车

第七节 装车



1953年以前,带岭局山上各楞场一直是人力装车。装车工使用的工具是拥勾和拉
绳。装车时,多以两付掐钩为单位,6人或8个人一付杠。实行计件工资,人均日劳动
效率8立方米左右。
1954年,由哈尔滨林机厂设计制造100T 一1型电动绞盘机,运至凉水、寒月伐木
场进行实验。在山上装运原木,需先修建装车场,装车场立一根单面架杯,同时设两根
爬杠。回空杆与钢索。在使用T - 1型绞盘机试装原木成功后,开始试装原条。同年
秋,又试用哈尔滨林机厂新生产的2—1A型柴油绞盘机装原条。该机功率较大,移动
方便。装车时4名装车工为一组,每个台班可装原条100至120立方米。
1955年以后。各伐木场在生产过程中,对T 一 1型电动绞盘机进行改装:拆下电
动机,换上苏吉普发动机,又改进了传动轴。用改装的绞盘机装原条。1958年,又将
T -3型和J一1型绞盘机控装在4105和4115柴油发动机上,用以装原条,每个台班可
装原条200立方米。但这两种机械套着使用并不合理,因柴油发动机功率较大,绞盘机
功率较小,而且绞盘机的机体也不太坚固。尽管如此,这种装车机械却在各林场使用很
长时间,未发生机械事故。
1961年,大青川林场在山场试用东方红拖拉机装原条。装车时,先卸下履带板,在
两个驱动轮上,按装一面有轮缘的卷筒,在卷筒上挂上钢丝绳索后,开始装车;下班
后,摘下钢索,安上履带板,再将拖拉机开回车库。这种装车方法麻烦费事,不到一年
时间即停用。
带岭局修建山上装车场采用因地制宜方法,在两山夹一沟的狭谷地带,多修建单面
架杆装车场,即一面埋设两根架杆,一面设爬杠、回空杆与钢索。
还有一种单面简易装车场,方法是一面埋设两根架杆,将拖拉机或绞
盘机固定在架杆对面。上架钢索,钢索下即是装车场。此种装车场多
设在沟塘狭窄之处。装车场地势较开阔地带,则采取缆索装车办法、六十年代中期以
来,在北列、南列林场等地修建过多处缆索装车场。
附:
修建装车场时,先选两棵立木,张紧承重素,用跑车牵引承载。利用副卷筒回空。此外,在
两面集材作业的伐区,还修建过双面装车场。双面装车场是用两个人字形架杆,骑在线路上,设一条承重
索,两端固定;另设一条牵引索,两面各设一个回空杆,用重锤回空。

带岭在森铁运材时,还用过移动式装车场,推行过活架秆装车法。前者,将架杆和装车机安装在森铁
平车上;后者,制作一个木架,两头有撬,中间用两根钢绳联结,把架杆固定在木架
上。作业前把拖拉机开到木架上,用自身的重量固定木架。将集材大绳穿入绞盘机,开
始装车。汽车或胶轮拖拉机,可利用固定架杆,自装自运。
六十年代末,枝丫材生产纳入企业作业计划。枝丫材装车开始时,用人力直接在解
放汽车上装,费时费力,效率低,成本高。五十年代试验过用索道集枝丫,因成本高,未
坚持下去。1979年,局生产科技术人员与大青川林场的干部和工人一起,研究枝丫予装
装置,用解放汽车自装,解决了枝丫装车窝工浪费问题,压缩了等待装车的时间。以前
装一车枝丫需90—120分钟。实行枝丫予装,汽车到伐区后,仅用10分钟左右时间即可
装好,一增加了运行对次,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50%以上。
枝丫予装装置由三部分组成:(1)予装架。地面部分,由四根长235厘米的窄铁
轨或槽钢焊接成两根横梁,横梁两端带有插车立柱用的座简,前后梁相距200.2厘米,
车立柱高度为2米。(2)起吊绳部分。起吊绳四条,一端带钩,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横
附:
木两端。绳长3.50米,直径1.55厘米,其作用是起吊枝丫。起吊绳通过横木及横木上的
两根长1.50米,直径1.55厘米的钢索与起重复式滑轮组的动滑轮挂勾连接。予备两条载索,两头
插套,长2.10米,直径1.55厘米。绳长30一35米。(3)制动部分。利用J一50拖拉机的旧卷
简焊接在一个铁架上,安上制动带。上面缠有直径1.55厘米的钢索一条,外端带勾,长30一40
米。它的作用是把枝丫捆吊到一定高度后,将其固定,并将枝丫准确地落到汽车上。
码枝丫时,将两根承载索铺在地面架、两根横梁中间的适当位置(与横梁平行),插好车立
柱,往地面架上装枝丫。将四根起吊绳与承载索连接起来。装好后,待汽车开到现场,把汽车后
尾的牵引勾挂在地面牵引勾上,利用汽车向前开动的拉力吊起于装好的枝丫捆。吊到适当高度,
将制动钢索勾与起吊钢索联接在一起,制动注卷
筒。然后汽车倒车,摘下牵引绳;再将汽车倒入被吊起枝丫下方位置,将车摆正与吊起
的枝丫捆对准。松动制动带,使枝丫平稳落在车上;然后插好车立柱,把车绳拢紧,汽
车即可开走。
装车场照明,一般都采用绞盘机自带直流发电机供电的方法,可产生二 电力。也
有的利用拖拉机上的绞盘机轴头,安装一个反方向的皮带轮,带动2—5证的发电机供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