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造材

第二节 造材



1953年以前,造材都在伐区进行。森铁运输运送原木。造材所用工具开始是“快马
子”锯,以后改用弯把子锯。
1954年,实行原条运输后,开始时使用苏制哈林—一100号电锯在贮木场造材。该
锯锯体较重(达60公斤),造材时,需两人操纵,还需配备工人将堆积的原条分根拨
开,才能进行造材作业。1955年,改用K—一5电锯造材。K—一5电锯重7.9公
斤,由1名工人操纵,操作较为方便,切削度速也较快。1名电锯手,配备2名撬拨木
工,每道电锯台班综合效率为125—一135立方米。使用K—一5电锯造材后,可随卸随
造,重车积压现象大为减少。贮木场三次技术改造,引起造材台劳动组织多次变化,从
原来带岭制材厂下设的一个造材工组,演变到贮木加工厂贮运车间的1个大组;六十年
代后。又改为造材段。造材段分成5个大组,原条卸车为一个组,造材为一个组,传送
是两个组,管理为一个组。现在有6道K—-5电锯工作。每班造材量达800立方米左
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