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运输管理
第二节 运输管理
1949一1972年,在森铁运输阶段,森铁处根据局下达的生产任务安排运输,组织实
施台班、日班和旬、月生产计划。各段、股每月提出上月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安排,包
括列车运行图、行车计划、客货运输、机车台车运用、检修、电讯设备维修保养、线路
桥梁大修、线路维修保养、人员配备等工作计划,由调度员汇总提交森铁处处务会议讨
论、分析,由森铁处提出下月运输计划。在工作中,强化行车指挥系统,加强调度工
作,由调度员代行运输管理处主任职权,统一指挥行车工作。1950年制订并颁市执行森
林铁路技木管理规程、行车规则,信号细则,调度员守则、蒸汽机检修规则。车辆检修
规则、行车事故处理规则、奖惩规则等项规章制度,明令严格遵守,奖惩分明。调度员
按着运输计划、列车运行图、行车计划和规章制度指挥行车和指挥各站工作。各车站均
设有行车闭塞电话机,列车长配备有携带式电话机,各区间行车场办理闭塞行车单,
机行路票闭塞法。仿照大铁路列车凭路票行车。每列列车配1名车长,发车前站长向
列车长显示发车信号,白天是绿色旗,夜间为绿色灯光;白天停车以红旗为号,夜间以
红色灯光为令。司机鸣笛后方可行车。区间行车、开车以调度命令和车长信号为准。
对森铁工程大修队、养路工区、电讯维修等作业或外单位的作业车进入区间前,须
向车站值班人员提出申请,车站向调度请求命令,凭调度命令进入区间作业,否则均按
违章行驶处理。
1954年11月,森铁处试行《简化森铁行车规则》,实行无人车站。带岭站卸车和山
上装车现场都不配现场员,装卸工作无专人监管,均由车长办理,凭调度命令行车。作
业车由使用单位直接向调度室办理,凭命令进入区间。区间行车一旦发生障碍,车长与
周度员随时通话联系。此时,带岭局采运机械化程度提高,森铁运输原条。在此情况
下,森铁处采取了一些新措施:
一、全面实行“五定”、“四包”、“两保”。
实行“五定”(定交路、定班次、定点、定次、定量)、“四包”、(包车、包场、包
任务、包消耗)、“两保”(保设备状态完好,保证安全)的运输管理办法后,扭转了
上去取送时间不固定、机车叉路多变、乘务时间长、事故多、班组经济核算不好开展、
是各占用过多的局面,机车使用减少20%,车辆使用减少10%。
二、以运行图为基础,编制三大工序日班生产计划。每日15点,各林场提出次日车
辆需要计划,经局调度室平衡后,下达森铁处,编好运行图;18点下达次日行车计划。
要求装、运、卸三大工序控运行图进行作业。
三、从整体出发,搞好路场协作。各站区与各林场建立了联合办公室,签订联劳合
同,开展朕劳竞赛,把装车数、停留时间、地点、载重、质量都定有明确的指标。双方
每日定时在一起研究计划、总结工作。森铁内部以车站为主,有机、工、电、检、行车
人员参加或成立联劳组织,共同总结、评比工作,做到思想、计划、步调、行动“四统
一”,密切各工组、工序之间的协作,对完成运行图与各项生产任务都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
四、整顿机构,改进劳动组织,实行业务串联。本着“按工作性质设机构,按工作
量没人员”的原则进行改革。成立了“四段”(运材段、技术监察、经理、总务段),
“三所”(机车车辆、工务、电务),“一队”(大修队),采取一人多职的办法,实行业
务大串联。结果森铁处工作人员由30多人减少为19人。由于推行长途自拉自捣作业,撤
消了沟里的调车组,改为站长兼调度值班员又兼连结员,将三班制的站务人员改为两班
制。各站点撤消了搬道员,压缩了其他人员,迅织了综合维修队。全处人员减少30%左
右。
五、实行正规作业。一切生产活动按计划、按程序办事,实行“三图”(生产指挥
图、列车运行图、车站技术操作图)、“三抓”(局抓装卸,掌握两头;处抓配车,掌
握列车运行;站抓车辆编解联运,保证满载正点)、“一统一”(从上到下集中统一指
挥),一切经济活动实行按级核算,加强财务、材料、劳动、定额管理,健全原始记
录,开展班组与单车核算,逐级实行定期经济活动分析。一切技术操作,严守规章,
做到事有专人,人有专责,达到按章办事的要求;严肃行车纪律,保证行车安全。一切
机械设备维修,按技术标准进行。根据季节特点,在春后秋前,对两车、两线状态质量
进行全面检查,重新规定检修范围,做到按技术标准,有计划地进行强制维修。
森铁管理工作实行改革后,节余了一些设备,节省了一批普式台车。为了支援农业
生产和基建备料,把台车改成大板或框平车。承运砂石、货物,支援农业春耕、夏锄、
秋收以及多种经营则“小秋收”等生产,实行免费运输。
1973年,带岭高改为汽运后,汽车运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原森铁处和汽车
队的原班人马,只将机车、台车等设备和部分技术工人、司机、司炉等调给沾河等兄弟
企业。木材运输仍按企业作业计划组织生产。年、季计划,由林业局下达汽运处,由汽运
处编制月、季作业计划。作业计划由林业局通过月份生产平衡会议讨论决定,然后列为
汽运处月份生产行动计划。作业计划内容包括生产数量(分旬间和日间指标,分各包车
组的生产点)、日间对次、配车数、运距、作业时间、作业天数、劳力分配、汽车与拖
车的保养、检修安排、综合生产成本与单车成本等。由于汽车运材是一项新事物,加之
汽车型号多变,故汽运管理部门在开始阶段着重抓好生产技术管理。首先,健全原始记
录,责成各生产环节,把全过程的生产数据、时间照实填写。其次,规定值班调度员根
据运材计划、作业条件,运材距离、车辆状态、运行速度、作业班次、装卸时间及道路情
况,确定和编制汽车运行指挥图,按汽车运行指挥图和林业部颁发的《东北林区汽车运
输技术管理规程》、《林区公路养护管理规程》、《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等规章
办法指挥行车工作。调度员每日15点做出次日的运输计划(即运行图),16点用“告示
板”公布出去;各包车组司机、助手按行车计划准时出车。运材段值班员按次日行车计
划,编配出乘人员名单,行检员按计划提供车辆。
汽车发车前,由调度签发行车命令单,司机、助手按命令单规定的项自去执行,并
及时填好,收车时交回。做到出车有命令,行车有记录,收率有回单。在运行中,司机
服从站务人员指挥,避免空重车相遇时发生事故。
汽运处生产技术员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车辆、道路和山场情况;对新建装车场,先组
织试运和技术鉴定,然后投产。汽运处领导和运材股长、生产股技术人员,经常以“填
乘”方式深入生产,了解运输、道路及伐区装车情况。发现一般问题及时解决,重大问
题向主管局长汇报,在局调度会上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