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研机构
第二节 科研机构
带岭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带岭林业科学研究所是企办科研单位。早在1956年局核合一时期,带岭森工实验学
校建立的科研室即是局科研所的前身。1958年,本届科研机构成为科级独立单位,人员编
制增加。研究条件改善。为了使应用技术和引进技术在林业生产中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中央林业部决定将带岭局科研所办成实验研究和林业技术咨询中心,从而不断充实技术
力量,加强技术储备建设,建立了许多样板林、种子园、人工种子林等。全局科研工作
呈现蓬勃向上趋势。
十年动乱期间,科研所一度解体,科技干部下放劳动。至1971年又一次恢复科研所
建制,部分科技干部回所复职。1975年科技力量进一步增加,从二十余人增至65人,设营
林、机具、森保、种苗、情报等5个研究室和1个标本室,1个附属工厂。到1978年,
研究室增加到9个,除保留营林、机具、森保、种苗、情报等5个室外,又增加林业经
济、采运、木材综合利用、农业等4个研究室和1个办公室。后又增设土壤化验、植物
生理、动物解剖三个实验室。包括科技人员在内,全所共有工作人员103人,到1980年增加
到139人。此后5年,机构、人员相对稳定。
带岭局科研所自建立之日起,即以营林技术研究为主。近十年来营林方面的研究
课题占全部课题的85%以上。这些课题来自国家、林业部、省林业总局三个方面,也有
的课题根据带岭林区生产需要而列入研究计划。
科研所所需经费,1966年以前由企业自筹,每年需8万元左右;三所合并时期及
1971年恢复带岭科研所时期,属于带岭科研所的事业经费,由林业部下拨,每年12万元
左右。到1975年,科研所定编被省编委承认,事业经费由省财政厅拨款,每年18万元。
科研所事业费实行单位包干,超支不补。课题研究经费由主管机关随课题下达,每年大
约30万元左右。1985年,试验性费用支出较多,经费偏紧,由企业拨付试验性生产费6
万元。三十年来,带岭局科研所所需经费基本满足需要。
带岭高科研设施及科技力量,在全国林业企业自办研究所中是规模最大、项目最多
的一个单位。科研项目及成果受到其它林业科研单位的重视;在科技信息交流方面,与
全国二百多个单位建立了情报联系。有些项目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的一些林科所
通力协作,进行研究。
林业机械研究所
黑龙江省林业机械研究所曾在带岭落户8年。该所原属中国林业科学院领导,1965
年末由北京迁到伊春,1972年6月划归省林业科学院,改称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林业机
械研究所。1972年底,原来运研究所人员回哈;1974年10月,林机所迁来带岭,在原东
北林业科学研究所旧址(现技工校址)安顿。1980年3月,林机所划归林业部机械局领
导,改名为林业部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并于1982年10月迁往哈尔滨市。
林业机械研究所是一所从事林业机械设计和林业机械化技术研究比较完备的科研
机构。所内设有采运机械研究室,营林机械研究室、木材综合利用研究室、电气研究
室、情报研究室,还有科技处、政治处、行政办公室、物资科等机构。
林机所属于县团级科研单位,截至1982年,有科技人员和行政干部179人,其中有工
程师以上职称的占40%。开展的科研项目有170余项,获得重大成果的38项。其中获得国
家级奖励的 5项,获得部级奖励的11项。在38项成果中, PT-12、 PT一14、PT—20型
三种摇臂喷头, 3ZX型水环轮自吸泵, SP20型升降式喷洒器,以及在带岭试验鉴定的
ZB5型、ZW5型穴状整地挖坑机等5项、10个机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有 22项
填补了我国林业机械的空白。其中水环轮自吸泵、升降式喷洒器已大批生产,产品已打
入国际市场。由带岭局工程师李文杰、包瑞琴参加,由林机所研究人员黄锦林、吴成智、
孟宪淮、袁廷占等共同研制成功的DC型索式选材传送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带岭
贮木场投入生产,行驶正常,达到了设计标准。
林机所在带岭居留期间,在科研工作中与带岭局科研所和各生产单位紧密配合,经
常交流科技信息;带岭苗圃、各林场、机修厂、汽运处等单位为林机所科研工作广开绿
灯,提供方便。林机所与带岭局及其所属科研生产单位互相促进,关系融洽。
几个分驻机构
1、省林业厅林研所实验站
黑龙江省林业厅林业研究所干1954年在带岭设立实验站,有10名工作人员,其业务
由省林业厅林研所领导。在带岭林管区和林士所配合下,曾在凉水林场进行人工更新植
苗试验,并在全局造林工作中推广苏联的郭氏锹。1958年,带岭林管区与局(森工实验
学校)合并后,实验站撤销。
2、沈阳林土所带岭工作站
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于1953年在带岭区设立带岭科研工作站。常驻人员有4至5
人,其中气象站设有3人,固定在带岭区进行气象观测工作。气象站于六十年代初撤
销,有的工作人员转入带岭局工作。
沈阳林土所带岭工作站,在带岭镇迎宾路东段路北建有近600平方米的二层办公楼
一座,每到夏季,沈阳杯上所及其有关单位派科技人员到此进行森林采伐、森林更新、
森林保护和森林气象等研究工作,人员流动频繁。工作站在业务上与带岭局科研所联系
甚密,经常互相交流情况。工作站业务归沈阳林立所领导,党群组织归地方领导。
3、带岭水文站
带岭水文站归伊春市水文站领导,党的组织归带岭区党委领导。工作人员有7人。
其任务是进行定点水文观测。
水文站初建时,借用沈阳林土所带岭科研工作站办公楼办公,后选定区职工医院后
倒自建一座小楼作办公室及宿舍,并在带岭镇内及寒月林场建有小型气象水文观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