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技术引进

第三节 技术引进



带岭局引进、推广国内外新技术、新机具,始于1952年。营造人工林时,引进苏联
郭列索夫式植苗锹,后经改进,沿用至今。沼泽地排水,曾借鉴苏联经验,采用苏式开
沟犁进行无林沼泽地机械化排水实验。六十年代,培育无性系种子园,先是以北欧及其
他国家的技术情报为依据;后来又利用情报信息,不断解决各个环节中的技术问题。以
致种子园的建设和经营管理方法居东北林区之上游。种源试验与引进世界同纬度林木的
培育试验已进行5年。1964年,在中央林业部和中国林科院经济研究所支持下,学习北欧
国家经营森林的经验,试建营林村,采取“国有森林,划片经营,集体定包计酬,个人
评工记分,村民民主管理”的方式。森林保护学习国内外生物防治方法,研究解决生物
防治措施,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马治虫,俱收实效。1979年,试用白疆菌防治松毛
虫; 1980年,利用异色瓢虫防治红松球好,亦取得效果。招引益鸟防治森林虫害,采取
专家与群众相结合方法,1984年春,动员全区中小学生,每人做一个鸟箱,悬挂林内,
收到良好效果。近几年引用人工林经营密度图,指导人工林抚育间伐生产。木材生产。
在19 53年前后,主要学习推广苏联经验,引进伐区生产作业机械,在寒月、凉水林场进
行实验。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发展,研究改进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的劳动工艺组织。在七
十年代,森铁运村变为汽车公路运材,乃参照东北欧国家的森林经营经验之结果。采伐
方式,最初学习苏联窄带、宽带皆伐,后来发展到大面积皆伐。七十年代末,引进芬兰
的液压伐木剪、联合造材机等设备,在东方红林场伐区进行实验,因山地坡度大,树木
径级大,设备不适应而调到大兴安岭去试验。1984年11月,引进原条地巾衡过磅技术,
随后将建成的地中衡设施正式投入使用。
贮木加工厂在1985年建造一座85米长、起重7吨的桥式归装吊车,在技术上比缆索卸
车机大大前进一步。七十年代末,塑料大棚广泛应用,带岭区除农业生产及时学习推广
外。1980年建造塑料棚式集材拖拉机库,不仅大大降低采运准备作业成本,而且有利
于防火,被列为科技成果,获省森工总局三等奖,后推广到全省各林区。1981年,中央
林业部、省森工总局曾把芬兰进口的枝丫剥皮机放到带岭实验,经一阶段试用,因枝丫
弯曲度大,剥皮效果不佳,设备调往外地。1982年,引进火力电厂余热取暖技术,翌年
在带岭镇内大面积铺开,供热面积已达20多万平方米,供热最远距离达2公里。镇内企
事业单位如招待所、银行、商业、邮局、学校、医院、宾馆、林业管理干部学院、林业
局机关等单位和2,000户居民住房,实现集中供热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