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铁路
第二章 交通
第一节 铁路
绥佳铁路1938年开始修建,同年设立带岭停车场。1940年,绥化至佳木斯铁路全线
通车,开始办理铁路客运和货运业务,从此铁路成为带岭对外主要交通工具。当时绥佳
铁路是单线运行,外运主要货物是原木和板方材,运进的是本地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和
生活用品。每天有二、三趟客、货车从带岭通过。1958年修建绥佳铁路复线,对开上、
下行客、货车,铁路运输能力不断增加,现在每隔半小时左右就有一趟列车通过。外运
物资主要是木材、胶合板、纸、山特产品、陶瓷产品等;运送货物多为建筑材料、煤炭、
油脂燃料、钢铁、粮食、工业原料、副食品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等。
客运
本地铁路客运业务始于1940年。初期,客运和货运兼营,在货车后面挂二、三节
客车,运送旅客,在客车上发售客票。五十年代初期,随着汤林铁路向北延伸,木材、
煤炭生产迅猛发展,附近各县农村社员大量涌入林区,从事伐木生产(当时是季节作
业,农民冬来春去),客流量较大。到1960年,绥佳线上下行开6对次客车,年平均客
流量为15万人次。
1978年,市场开放,政策放宽,经济搞活,铁路客流量急剧增加。现在带岭站每天
上、下行客车增加到对开16个车次,其中包括3对快车、1对直客、4对慢车。尽管如
此,车上仍很拥挤。1984年带岭站客流达26万人次,承运行李包裹费达26,000元。
货运
带岭铁路货运业务,是从绥佳铁路通车后开始办理的。1940年,带岭停车场改为带
岭站,车站设立货运定,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事宜。带岭外运物资主要是原木、锯材及林
副产品。1945年“八·一五”后,地方秩序较乱,人员流动较少,物资运输曾一度陷入
停顿状态。
五十年代初期,每天通过带岭的货车20余个对次。本地木材外运量较大,冬运紧张
时每天运出一个专列,年货运量纷至峻万吨。1958年,绥化至佳木斯铁路复线修通后,
每天通过货车匆余个对次。近年来,外运货物品种逐年增加,除原木、锯材外,还有木
片、纤维板、胶合板、家俱等林产工业产品以及山野菜、木耳、猴头等山特产品。
带岭车站设有货运室。从事货运工作人员有20人,营业室面积100平方米,货仓面
积3000平方米,有货运专用线4条,其中林业专用线2条,根煤专用线1条,油库专用
线1条,总长度4.6公里。1980年以来,由于带岭林业实验局木材产量调减,因而货运
量减少。1984年下降到187,224吨。
为了解决零担货物及行李包裹等装卸问题,1975年成立车站货物装卸队,归带岭区
运输管理站领导,是集体所有制单位,现有职工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