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械检修
第五章 机械
第一节 机械检修
带岭局的机械检修工作始于1952年。当时局森铁处机务段成立一个以检修森钱机车
为主的铁工厂,有职工37人。有车床、铣床、电焊机等7台机械设备。厂区面积750平
方米。初期,只承担森铁机车的甲检和院检任务。由于检修任务量不断增加,1955年8
月,成立机械修理厂。1959年8月,改为带岭森工实验学校校办工厂,除进行机械检
修外,还承担教学实习任务。1964年扩建厂房,增添了化铁炉、空气锤等设备,职工增加到
108人。全年可检修蒸汽机车70台(洗检40台、甲检30台)。此外还承担大修、中修拖拉
机、汽车等设备。1966年,在带岭镇内东部新建一座机修厂,厂区总面积为4.2公顷,
厂房总建筑面积3,541平方米;全厂分为机械加工、锻热、主修3个主要车间。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改森运为汽运,机修厂从原来检修森铁机车改为以检修全局的
各种汽车、拖拉极为主。根据上级机关‘咖强战备”的指示,机修厂曾试制地雷、手榴
弹等武器,并自造少量机械设备。拖拉机大修期也由1年改为2年。在“文革”后期,
各林场相继设立机械修理部,实行自检自修,基本做到机械小修不下山。机修厂的修车任
务逐年减少,从此经常出现“吃不饱”的局面。
1976年,全厂又扩建厂房2,585平方米。购进高频炉、中频炉和低温回火炉等设
备。除承担局内的机械修理任务外,还根据当时生产需要生产了7612、7613型轴承近万
套,销往大兴安岭和伊春等地。1979年前,全厂收支基本平衡;1980年后,机修厂由于承
修任务减少,每年仅承修机车60余台,1980年亏损12万元。1981年,机修厂进行经济体制
改革,由原来的厂级核算改为工厂、车间、工组三级核算。在机修任务“吃不饱”的情
况下,承揽了局自来水和集中供热等项工程的安装任务,增加了加工和劳务收入。和修
厂现有职工179人,厂房总建筑面积为6,266平方米,有车床、气门研磨机、中频炉等设
备65台,固定资产总额200余万元。
运输管理处。贮木加工厂、基建工程处、筑路队和山上各林场,分别设有机械修理部,
有车床、刨床等多种设备,机械发生故障,可随时在本单位进行检修。其中运输管理处
检修段,经过多年实践,在检修进口汽车方面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