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第八编 农业
综述
带岭区地处小兴安岭南麓,土质肥沃,水源充沛,无霜期较短。农业生产以种
植蔬菜为主,兼种豆著及五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
本地的农业生产历史应追溯到辽金时代,满族的祖先曾在这里从事过垦荒种植、游牧狩猎等项活
动。康德八年(1941年)五月,日伪从日本青森县迁入70余户移民,在靠山、复兴两屯设立开拓屯开
荒种地。1947年春,汤原土改工作队进驻带岭,在农村中开展土地改革、肃匪反霸斗争。
五十年代初期,本区农村开始出现互助合作形式。1955年,成立了复兴、永兴、新兴等4个初级
社。次年,广大农民响应党的号召,由初级社变为高级社。1958年,又成立红旗人民公社。以后,由
于刮起“共产风”,各村屯开办集体食堂;实行公社财务统一核算;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各社队农作
物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60年,企校合一的带岭森工实验学校为解决企业职工蔬菜供应问题,在东方红林场处建立农
场。开荒种地,生产蔬菜豆类,供应带岭林业职工和居民食用。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蔬菜、副食品供
应极为紧张,党委号召林业职工大搞小开荒,解决自家的吃菜问题,群众热烈响应,在带岭镇四周林边
及森铁、公路沿线两侧开垦数百公顷小块菜田,植以秋菜,对群众度荒,改善生活不无小补。
1964年,带岭区人民政府和带岭林业实验局实行“政企合一”。为保证山上林场职工的蔬菜供应
问题,永翠、南列、寒月等十余个林场和带岭镇三个街道办事处相继成立了家属生产队,以队为单
位,组织职工家属开垦荒地,种植蔬菜,自产自食,剩余部份交售给本场集体食堂或区蔬菜收购部
门。为鼓励群众开荒种地,秋收时林业局责成森铁、汽车队免费为群众运农产品,进一步调动了职工家
属种菜养猪的积极性。1975年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区党委动员全区干部、职工、学生和家属
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到1976年末,修建灌溉渠道9,400米,排水渠道1,200米。动用土石方量达
20万立方米。
1978年,党的改革农业经济体制的春风吹到带岭,红星大队首先实行了“包产到组,联产计酬”
生产责任制,经济效益好,浪费少。1982年,永兴、双兴等几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生产责任
制。实行生产责任制后,蔬菜由农民自产自销,生产积极性高涨,产量提高,收入增加。城镇蔬菜供
应问题基本解决,企业给商业部门的秋菜补贴也随之减少,公私两利。1984年4月,大兴公社改为大
兴乡人民政府,农业生产大队建制随之撤消,各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和经济管理委员会。全区各农业生
产队已全部实行“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农民经济收入增加,饲养猪禽的积极性亦大为提高。
近年来,带岭区农村农副业发展迅速,相继引进平贝、黑加仑、黄芪等药材种植成功,红星、永
兴、双兴等队发展了人参种植业;各家各户饲养业和加工业发展较快。弃农经营副业,或自置运输、
生产工具从事交通运输业、服务性行业、饮食业,或兼营家庭手工业、建筑业者亦不乏其人。多种经营
生产产值占农业年总收入一半以上。全区现有专业户、重点户1,035户,其中蔬菜种植专业户536户,
养猪专业户35户。夏菜和秋菜生产实现本区自给有余,每年还外销部分,支援兄弟单位和伊春市
内。肉蛋实现半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