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技术推广
第三节 技术推广
本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始于五十年代。1956年春,各农业合作社开始推广温床育
苗,实行移黄入地,提前菜苗栽种时间,蔬菜产量提高。同年,复兴、新兴两个农业生
产合作社,在生产中施用了3,000斤化肥、60余斤农药,杜绝了虫害发生,提高了蔬菜
的单位面积产量。
1958年,成立带岭红旗人民公社,配备1名专职农业技术员,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
作。1962年未,成立带岭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归伊春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领导,工资和科
研经费由市农业局统一拨给。从此,推广农业新技术工作有了专门领导机构。
二964年,区(局)“政企合一”后,技术推广站划归带岭区农管处领导,建制为股。
同年,在全区普及温床育苗,相继建起双兴、永兴、新兴3处育苗温室,总面积达60D
平方米。
在此以前,本区农业耕作方式,多为大垄稀植,农田大垄的台宽为2.1尺至2.4尺。
1964年以后,开始变大垄耕作为小垄耕作,实行缩垄增行,垄台改为1.8尺至2.1尺。黄
豆、谷子、小麦等大田作物,实行平播密植。小麦平播时采取7.5和15厘米两种间距。
1976年,随着城镇蔬菜需求量的增加,陈永兴、双兴分大队开展温室育苗生产
外,山上的永翠、北列等林场家属生产队,也相继修建温室。全区温室育苗面积达8,000
平方米,使部分蔬菜生产提前或延后。
1980年,大兴公社成立种子站,由种子站的农业技术人员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兼营种子的购销业务。1984年,种子站归多种经营公司领导;农业技术推广站由大兴乡
政府所属,全站有5名农业技术人员,有地温计、红外线烘干箱等十余种仪器设备。30
年来,在全区先后推广了温室育苗、瓜果变温处理、塑料大棚等数百个技术推广项目。
其主要技术推广项目分述如下:
角瓜变温处理
1964年,区农管处技术员段方春等人在金星大队对角瓜进行了变温处理。变温处理
角瓜面积为 4亩地。处理时是将萌发的角瓜穿放在摄氏 0度和摄氏零下 5度温室中,让
角瓜劳适应早春寒冷的气候,延续生长期,增强抗病能力。经过变温处理后的角瓜苗,
亩产可达一万余斤,产量可提高5%至10%。
塑料大棚生产
1972年,区农业部门从长春引进塑料大棚生产技术,先后在永兴大队、良种大队等
地进行实验。永兴大队第二、第五生产队和良种大队修建了 4栋面积为l,100平方米塑
料大棚。栽植了黄瓜、西红柿、茄子等蔬菜作物。黄瓜5月下旬即可上市,为市场提前
一个月提供了地产新鲜蔬菜。
由于扣种塑料大棚,有效地利用了日光照射,棚内温度高,且保温效果较好,蔬菜
作物生长较快。这一引进项目很快为各生产队所接受。 1975年,全区塑料大棚面积达
66,000平方米,是历年扣塑料大棚最多的年份。
1981年,青川大队和局科研所农业试验场,先后安装4座钢筋骨架的塑料大棚,它比
用小杆盖的大棚经久耐用,延长了大棚骨架使用寿命。当年,全区的钢筋骨架大棚面积
增加到10,000平方米。
1983年,各生产队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各队原有的大棚包给各农户,扣大棚的面
积有所减少。仅有一些蔬菜生产专业户扣大棚,其余农户均将大棚骨架拆毁。1985年,
全区的塑料大棚面积仅有22,644平方米。
一地多茬的蔬菜栽培
1976年5月,永兴二队农业技术员刘长生,在区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蔬菜一
地多茬的栽培试验。第一茬种植春菜:水萝卜、小白菜。在水萝卜即将起收时,在水萝
卜垄的旁侧栽上夏菜:茄子、善茄、青椒等,其中栽培早熟的西红柿效果较好,到了伏
天以后,再在各种夏菜地垄的一侧种上秋白菜。由于各种蔬菜错开了生长期,互相间影
响不大,有效的利用了土地面积。一地三茬种植蔬菜平均亩产达8,068市斤,每亩产值
超过300元。
小窑余热利用
1976年10月,永兴三队的农民技术员陈家春、王立珍,开展小窑余热利用试验。他
们在一栋400平方米的温室旁,修建了一座双联拱形容,利用烧砖的余热供温室进行育
苗和冬季蔬菜生产。1978年,这项技术项目开始在全区推广。共建起利用烧砖余热供暖
的温室5栋,受热面积达3,748平方米。当年利用小窑烧制红砖1,385,000块,利用烧
砖余热生产蒜苗和各种蔬菜3,000斤。
黄瓜乙稀利处理
1983年,大兴公社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人员针对本地黄瓜易害霜霉病的实际情况,
试验推广黄瓜“乙稀利”处理技术。防病效果较好。此后平均每年用“乙稀利”处理的
黄瓜为15亩左右。平均每亩增产1,254斤,可增收125.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