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述

第九编 财贸金融

综述


带岭是小兴安岭开发较早的一个林区。伪满时期,商贸活动伴随生产而来。
由于物资匮乏,日伪对粮食、布匹、医药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配给制,限量供应,故
交易规模甚小。到日本侵略者投降前夕,包括日本人、朝鲜人经营的店铺在内,仅有17家小商店、10
家小饭馆、 3家旅店,日交易额不足1,000元。
1946年,带岭林务分局建立初期,在物质条件艰难、人口骤增的情况下,建立了供销社,组织商
品购销。为保证木材生产的顺利进行,局又成立了经理科,下设物资供应股,以承担生产物资供应为
主,兼顾商业网点铺设任务。根据上级机关安排,企业与地方在商贸工作上实行划片经营,林业只负
责山上商业网点和商粮供销。当时粮食、布匹等商品自由买卖,主要商品和粮食由企业组织进货;生
活日杂用品由地方商业和个体商业贩运零售。由于林业生产发展,货币流通量增加,1950年,带岭人
民银行发放信贷,促进商品生产。1952年后,国营商业已占优势,带头执行国家牌价,保证了物价稳
定。同时,税务、工商管理机构相继建立,市场经济秩序好转,全区人民生活日趋安定。
1956年至1957年,在私人工商业合作化高潮中,带岭街内东顺祥、同友等36家私营商店、旅社、饭
店实行公私合营,建起合作商店。从此,林业企业与地方政府在商贸市场管理方面分工更加明确,企
办商业重点在山上,地方商业重点在镇内和农业社、队。在长时间内本区商业是三级站进货,品种
少,利润低。企业屡次向上级要求改为二级站进货,但未能解决。
在农业和私人工商业改造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之后,国营商业“独家经营”形势已成
定局,全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已基本保证供应。后由于政策上、工作上的原因,一度出现官商风,
衙门化,管得过死,忽视扶植发展农副业生产等弊端,导致肉蛋、蔬菜等主要副食品紧缺。
1961年后,根据上级部署,全区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商业、金融、工商管理等部门,开展
反对官商作风,增加农业信贷;财贸金融工作人员深入农业社队、家庭,帮助解决籽种、资金等问
题,开展上门收购活动。在价格上稍有松动,并由企业对生猪收购给予补贴。同时,企业每年拿木
材到关内各省和沿海一带换鱼换肉,以低于市场价格定量分配给职工,以解决副食不足的困难。
由于采取一系列放宽措施,到1964年,副食供应不足问题基本解决。甚至在春暖冰化之际,猪肉
积压,企业不得不降价出售,鼓励职工多吃肉。1966年“文革”开始不久,副食供应又告紧缺,
除秋菜实行定量供应外,对职工居民每户每月仅供应半斤猪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策放宽,市场开放,经济搞活,商业、粮食、材料、
税务、工商管理等项工作也作了调整、改革,增加了工商业贷款;国营、集体、个体商业一起
上,互相竞争;从此摊床满街,各项服务行业网点遍布。有的种菜专业户在菜蔬上市旺季走街串
巷叫卖,居民称便。银行、储蓄所、储蓄代办所增加,方便了群众储蓄,使储蓄额逐年增长。
市场欣欣向荣,丰富了群众物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