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解放后商业概况
第二节 解放后商业概况
1946年5月,当地仅有300多户居民,150多家农户。第一家开业的店铺是马家同合
兴小铺,仅经营10多种食杂商品。从哈尔滨、绥化一佳木斯、汤原等地进货,日销售额
20至30元。第一家开业的饮食店是宋家煎饼铺,专卖煎饼和豆腐脑,日销售额10元左
右。
从1950年到1954年,私人工商业发展达到高潮,以东顺祥、合盛德为首的百货业,
以长远号、信义兴为首的日杂业,以林城,同友为首的饮食业,以及合江春为首的旅店
业,占据了商业和服务行业的主要阵地。到1955年未,私人商业发展到37户,从业人员
96人,资金为37,954.20元,其中百货业7户,食杂业16户,饮食业11户,照相业1户,
旅店业2户。
国营商业也迅速发展。1949年前,带岭供销社只有带岭、复兴两个店铺,经营粮、
油、布、棉和日用百货、种子、农具、家俱等300多种商品,由哈尔滨、汤原、南岔、佳
木斯等地进货。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到1955年末,供销社网点由2个发展
到4个,人员由12入增加到56人,年销售额由10多万元增加到90多万元。1956年,随着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商品来源增多,市供销联社和伊春贸易公司决定将带岭供销
社和带岭营业所并入新成立的带岭贸易支公司;私人商业和服务性行业纳入公私合营和
合作商业轨道。从此。带岭形成了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统一市场。1957年,公私合营商
店撤消,符合营前的食杂业16户、35人(股金为10,401.71元)退出,另成立合作商店,
实行经济独立,自负盈亏。其余商业店铺全部纳入国营商业轨道。此后,国营商业网点
不断增加,不仅担负着商品货源的组织、调拨工作,还担负批发零售业务。
带岭最早建立的国营商业,是1949年5月建立的供给商店,地址在现百货商店后
院,当时只有一间门市,12名工作人员,经营粮、油、布、盐、日用百货等商品。
1952年,奉上级命令,将此店移交给伊春地区贸易公司,建立带岭营业所.将其中粮、
油、盐等业务交给粮食部经营。到1955年末,职工由12人发展到40多人,年销售额由10
多万元增到60多万元。
带岭国营商业由最初一家综合性商店发展成专业性或半专业性商店,如百货、食
品、蔬菜、医药、五金、综合及林场商店等近20家店铺,经历了35年的时间。1980年以
来,在党中央“搞活经济、开放市场”允许集体和私人办商业,提倡商业竞争的号召
下,本区商业兴旺,市场繁荣,集体和个体商业发展迅速。林农牧副业产品和山特产品
源源外运。五十年代初期,成交额每年250万元左右,198fiff成交额已达805万元。